南通博物苑位于风景秀丽的濠河之滨,是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由晚清状元、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于1905年创办。它以“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为办馆宗旨,融合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与近代博物馆理念,成为一座独具特色的综合性博物馆。1988年,南通博物苑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跻身国家首批一级博物馆行列,2011年被评为第三批全国文明单位。
南通博物苑历经百年沧桑,如今总占地面积7.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9万平方米,分为历史保护区与新馆区。历史保护区由濠南别业、中馆、南馆、北馆、东馆、藤东水榭、谦亭等历史建筑及国秀坛等园林景观构成,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新馆区由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领衔规划设计,于2005年南通博物苑百年苑庆之际建成并对外开放,为博物苑注入了新的活力。
博物苑常年免费对外开放,举办有多个基本陈列展览,包括“江海古韵——南通古代文明陈列”“巨鲸天韵——江海鲸类生物资源专题陈列”“南通博物苑藏金石碑帖陈列展”“南通范氏诗文陈列”“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张謇”专题展及其故居复原陈列等。此外,博物苑还定期推出高质量文化艺术专题临时展览、巡展,开展丰富多彩的品牌社教活动和志愿服务,举办“一博讲坛”学术讲座及道德讲堂,满足公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通博物苑并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南通博物苑和张謇故居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广大民营企业家和青少年受到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坚定“四个自信”。为践行总书记嘱托,南通博物苑策划举办了“爱国企业家的典范、民族企业家的楷模、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张謇”展,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张謇的优秀品质。同时,博物苑与张謇企业家学院携手,共同打造现场教学基地,激发广大企业家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南通博物苑不仅是南通市濠河5A景区的核心单位,还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学基地”等荣誉称号。如今,博物苑内新老建筑和谐共生,浓郁的文化氛围与优美的园林环境相得益彰,既展现了历史的典雅,又洋溢着新时代的光彩,成为人们了解南通、亲近科学、接受文化熏陶及休闲旅游的理想场所。
南通博物苑的创办历程充满了开创性与前瞻性。张謇在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开始规划博物苑,并于1906年正式动工建设。他将中国古代苑囿艺术与西方近代博物馆理念相结合,创造性地营建了一个陈列馆舍与园林环境有机结合的博物馆。博物苑的建筑和园林景观各具特色,如中馆最初为测候所,是中国最早的测候机构之一;南馆是苑内最主要的陈列室,展示了丰富的自然标本和历史文物;北馆则以书画陈列为主,展现了南通地区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谦亭曾是刺绣艺术家沈寿的养病之所,见证了张謇对文化艺术人才的关爱。
博物苑的园林景观同样令人称道。国秀坛是博物苑中最能体现中国园林特征的场所,假山、花圃和竹林相互映衬,展现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苑内的池塘、温室等景观不仅美化了环境,还为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体现了博物苑在传播历史文化与自然科学知识方面的双重功能。
南通博物苑作为中国第一馆,不仅是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源地,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弘扬着张謇的爱国精神和创新理念,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南通、感受文化魅力的平台。在未来的发展中,南通博物苑将继续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推动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