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博物馆位于澳门特别行政区大堂区(一说花王堂区)澳门博物馆前地112号,是一个综合性博物馆,总面积为2800平方米,实际展览面积约为2100平方米。该博物馆于1998年4月19日落成并对外开放,由葡萄牙总理古特雷斯主持剪彩仪式。 澳门博物馆主要分为三层,利用立体、光、声、像等高新技术,通过复制品、模型等展示澳门的历史文化,包括早期历史、民间艺术与传统以及当代特色。这里还定期举办各种活动,如讲座、研讨会、文艺演出等,为游客和本地居民提供了深入了解澳门历史文化的机会。...[ 介绍 ]
澳门博物馆是一间展示澳门历史和多元文化的博物馆,馆内的展品以其丰富和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展示数百年来澳门的历史变迁,讲述来自不同国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居民在澳门和平共处的生活。
博物馆的一楼展区介绍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在十六世纪葡萄牙人到达澳门之前各自的发展历程、澳门的早期历史、中国人与葡萄牙人在澳门的贸易、宗教和文化等方面的接触,以及在此之后的数百年间逐渐形成的澳门文化。二楼展区从不同侧面展示澳门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再现昔日澳门民间日常生活的场景,尤其是澳门人的休闲娱乐、宗教仪式和民俗庆典。三楼展区展示澳门今天的城市面貌和城市生活的特色,同时介绍以澳门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和艺术品。
澳门博物馆坐落在澳门著名的历史遗迹大炮台之上。大炮台于十七世纪初由耶稣会会士兴建,在长达三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一直是澳门防御系统的核心。大炮台长期列为军事禁区,直至1965年军营改建成气象台之后才开放为旅游区。大炮台地处澳门半岛的中心地带,登上大炮台,整个澳门城区尽收眼底。大炮台西侧紧邻澳门另一处著名历史建筑——大三巴牌坊(圣保禄学院和圣保禄教堂遗址)。2005年7月15日,澳门历史城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大炮台和大三巴牌坊是构成澳门历史城区的重要历史建筑和遗迹。
澳门博物馆于1998年4月18日落成开幕。博物馆楼高三层,其中两层建于大炮台平台之下,只有最上一层由原气象台的地面建筑改建而成,从而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大炮台原有的建筑风格和地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