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博物馆
1 粉丝

台湾博物馆(National Taiwan Museum)位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市二二八和平公园内,始建于1908年,是台湾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公立博物馆。其前身是日据时期的“台湾总督府职产局附属纪念博物馆”。博物馆建筑主体为巴洛克风格,外部采用古希腊多立克柱式结构,是台湾日据时期颇具代表性的仿西洋古典式建筑。馆藏约11.5万件,展品涵盖人类学、地质学、动物学、植物学等四大范畴,其中包括台湾现已灭绝的动物标本、特有矿物及珍贵化石等,最知名的藏品包括“国姓爷郑成功御真”、“康熙台湾舆图”等。参观者可以在此了解台湾的历史与文化。...[ 介绍 ]

      1908年台湾总督府民政部殖产局附属博物馆成立,最初隶属于总督府殖产局,这是因为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全球帝国主义国家设置博物馆的主要目的是展示殖民地资源。该博物馆作为庆祝本岛交通动脉纵贯铁路南北全线通车仪式活动之一,展出了台湾各项产业缩影,让来宾对台湾的概况一目了然,由森丑之助负责展览会和博物馆筹划。

       博物馆开馆时,使用的是近藤十郎设计的台湾总督府彩票局,位于今博爱路博爱大楼北侧。台湾总督府原有发行彩票的计划,后因引起舆论反对而取消,厅舍遂由殖产局移入成为陈列展示场所。当时由彩票局局长转任殖产局局长的宫尾舜治表示:“我认为这座博物馆是一所自然科学的博物馆,将所有关于台湾的动植物、矿物全搜集起来并好好利用它们达到博物馆的目的。其次是把昔日消失的历史文物陈列出来,以此为基础,对以后的世界学术有所贡献。如有外国人来台北考察,无可藉以知其产物之博物馆,且无可因而识其历史变迁之陈列所,那么他们必以轻忽侮慢之眼看我台北市。”1908年开馆时的陈列品分为地质矿物、植物、动物、人类器物、历史及教育资料、农业材料、林业资料、水产物、矿业资料、工艺品、贸易资料、其他等共十二类,大致分属自然史、工艺产业和历史文物三个范畴,成为本馆的基础馆藏。彩票局后来博物馆迁出,曾作为总督府图书馆,战争时遭空袭炸毁。

       1906年儿玉源太郎总督和后藤新平民政长官离任,官方筹划大兴土木纪念两人治台功绩。当时《台湾日日新报》报道:“彼所谓纪功碑,凯旋门犹此例也。是等之建设物,凡以示战胜之伟勋,于千秋之下,使后世之人有所观感而兴起焉。其实际也,其在法国有拿破仑者,雄长一世,执欧洲之霸权,因建凯旋门于巴黎。靡岁月三十年,费金钱不知其几百千万。结构之壮,雕镂之美,世界无比。……然日俄一役,(儿玉)前督实膺帷幄之任,而卒荷凯旋之光荣。本岛有此光荣之(儿玉)总督,不可无有以纪念之也。且前督之趋重国事也于台湾统治,胥赖(后藤)长官之承宣措理。则此光荣,长官实与焉,亦不可无以为纪念也。”

      另有报道说:“儿玉前督后藤民政长官,治台之功震闻中外,固不烦赘也。其统治也,自法律制度以至财政、拓殖、道路、交通、卫生、教育等,治具毕张。匪氛绝迹,瘴疠之气收。而岛民共安堵乐业,享福利被德泽,骎骎乎进文明之美域焉。”

      虽是由总督府启动纪念前总督和民政长官的建设,但也认为不宜使用公款,因此铺陈由台湾本岛绅士发起捐款的舆论形势。“虽由天皇陛下重念新领土之结果,历代前后之总督长官与有功焉,然未始非由儿玉前督及后藤民政长官之勤劳九年,经营一切,咸得其宜之力也。”因此“岛民感激不措,欲传其炳燿之盛德大业,永远以垂不朽,将为一大纪念之举,计划久矣。”此次趁后藤返日接任满铁总裁,“全岛绅民参集台北,乘此好机以该计划审议。屡经会合中,不论内地人本岛人,满场一致,以建设一大纪念建造物可决确定。”而且“岛民间推林本源家及辜显荣诸氏为副委员长”这两人“一则资产累千万,一则百数十万。皆拥有此巨资,亦愿慨当以慷,力任仔肩,独筹建设,以继洛克菲勒卡内基之盛轨。”

     1913年资金尚未募齐,纪念馆已选择新公园,并于1915年完成,4月18日举行落成式。1915年5月《台湾时报》提到当时的情形:“到会者,跄跄济济,官绅约六百余名。”代表台湾本岛人的辜显荣也以祝辞歌颂儿玉、后藤之功绩。

     纪念馆工程费27万元,总建坪510坪(约1688平方米),由总督府技师野村一郎、技手荒木荣一设计,高石组高石忠慥承揽建筑营造、原田金次郎承揽电灯工程,技师近藤十郎、吉良宗一担任监造,采用欧洲博物馆常见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兼具仿希腊神殿多立克柱式支撑的三角山墙与罗马建筑穹顶,整体建筑平面配置座南朝北呈左右对称“一”字形,日本时代通往台北车站前广场,北面道路1922年町名划设后称为表町通(今馆前路),南面面向新公园(今二二八和平纪念公园),使博物馆可收揽园内自然景观。

     中央栋全栋为钢筋混凝土构造,左右翼为砖及钢筋混凝土混构,屋顶为木造铺铜板瓦。地下室地板铺设混凝土与沥青覆水泥粉刷以防白蚁防水、室内装修材料包括:左右翼楼一、二层为钢筋混凝土楼板上铺设木地板,木地板上铺亚麻油毯,阳台铺设日本制地砖;中央栋一楼广间铺设美浓国赤坂(今岐阜县南部)产黑大理石及水户产白寒水石,中央为大理石马赛克拼贴,玄关、通道等铺设德国产地砖;二楼回廊为台湾产白大理石及黑板岩,休憩室为木地板上铺亚麻油毯。壁面腰板、踢脚采用美浓赤坂产更纱大理石,扶手格子为黄铜,休憩室踢脚板、腰企口板使用楸木。外部装修基础石及正面、背面中央楼梯使用安山岩,腰板以上为洗石子。

     专为仪式性纪念目的而设计的大厅,环绕着挑高的32根复合式柱(Composite Order),每根高32尺,直径2尺7寸。采光穹顶下的镶嵌玻璃天花离地板54尺,图案包含儿玉家及后藤家徽“军配团扇に五枚笹”(指挥扇与五竹叶)与“下がり藤”(藤花),也可见于柱身壁灯座两侧浮雕,由新海竹太郎制作的儿玉、后藤两座铜像则矗立于两侧壁龛。展示空间被分配在一楼二楼左右两翼延伸的长厅,落成时馆员就已经“觉得狭窄,为此连地下室的准备室也充当陈列室”。

     战后隶属于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改制為台湾省博物馆;再隶属于台湾省政府,更名为台湾省立博物馆,因展示空间不足,取消南侧可欣赏公园景致的阳台,外推为可作为展览使用的室内廊道空间。1991年至1996年,台博馆由省住都局建筑处主办修复工程,汉宝德主持的汉光建筑师事务所承接调查研究及设计监造、慶仁营造承作,将日本时代木桁架屋顶拆除改为钢构屋顶,增加第三楼层三百多坪。

     2002年发生三三一大地震,由李乾朗担任紧急应变小组召集人,办理震害评估与补强规画及修复工程设计。2003年起进行整修改建,包括馆前广场景观设计拆除广场外金属栏杆,重整内部设备管线,拆除二、三楼间局部楼板,改造入口、服务台、洗手间及视听室,2005年纳入文建会首都核心区博物馆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