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博物馆
社会历史类 免费 0 粉丝

广西民族博物馆位于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区,占地130亩,是以广西民族文化为专题的博物馆。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馆内藏品丰富,涵盖广西12个世居民族的传统文化,兼具东南亚各民族的文化特色。...[ 介绍 ]

        广西民族博物馆位于南宁市邕江之畔,是一座民族文化专题博物馆,2008年12月建成,占地面积130亩,建筑面积3.3万㎡。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24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馆内藏品5万余件(套),包含铜鼓、纺织品、金银器、石器、竹木器、陶瓷器、化石标本、纸质文物等八大类别,基本形成系统完备的民族文物藏品体系。依托馆藏资源和藏品特色,突出展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展陈思路,构建了以“BEIXNUENGX(贝侬)——壮族文化展”“穿越时空的鼓声——铜鼓文化陈列”“五彩八桂——广西民族文化陈列”(由“壮美家园陈列”“霓裳羽衣陈列”“匠心神韵陈列”“和谐乐章陈列”组成)等基本陈列为主线,“昨日重现——百年老物件展”“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专题展”“天工润无声——文物保护修复展”“骆越遗珍——左江花山岩画数字化展”以及各类专题临时展览为辅线的陈列展览体系,展览紧扣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全面、生动地展示中华民族共辟辽阔疆域、共书悠久历史、共创灿烂文化、共育伟大民族精神的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室外展示区——露天展示园,集中展示了广西世居民族特色民居建筑,开展民族文化非遗展演,是博物馆展示功能在室外的动态延伸,丰富观众的民族文化体验。

机构沿革

        广西民族博物馆于2003年作为自治区政府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启动建设,在2008年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之际作为重大献礼工程顺利竣工,2009年5月对公众免费开放。馆内设14个职能部门,分别是办公室、人事部、财务部、党群工作部、陈列艺术部、藏品部、文物保护实验室、民族历史研究部、民族文化研究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社会教育部、信息技术部、产业开发部、物业与安全管理部。

藏品情况

       馆内藏品5万余件(套),包含铜鼓、服装、银饰、织绣、石器、竹木器、陶瓷器、化石标本等。其中收藏古代铜鼓346面,是目前世界上收藏铜鼓数量最多、类型最全的博物馆;收藏纺织品1.86万件(套),涵盖广西12个世居民族,特色鲜明、体系完整;收藏有31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民俗文物3758件(套),对研究相关国家民族民俗提供了物证。

陈列展览

      常设展览:“穿越时空的鼓声——铜鼓文化陈列”“BEIXNUENGX——壮族文化展”“昨日重现——百年老物件展”“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陈列”“壮美家园陈列”、“霓裳羽衣陈列”“匠心神韵陈列”“和谐乐章陈列”。其中,“BEIXNUENGX——壮族文化展”荣获“第十二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临时展览:近年来,广西民族博物馆与国内外博物馆积极开展展览交流与合作,推出和引进各类优秀陈列展览。自2008年以来,共举办临时展览二百余个,其中包括引进国内外临时展览近百个。同时,作为广西民族文化对外交流的主要窗口,我馆积极策划筹备了广西少数民族服饰、织绣文化系列展览等极具广西民族文化特色的主题系列展览,远赴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贝宁、土库曼斯坦、斯里兰卡、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澳门、新加坡、斯里兰卡、贝宁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举办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充分展示了广西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科学研究

     广西民族博物馆是“广西文化及自然遗产保护与利用人才小高地”载体单位、“广西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与利用特聘专家”“广西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八桂学者”设岗单位,也是“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广西左江花山岩画研究中心”挂靠单位,先后与四川大学、中山大学等重点院校共建教学科研基地,与广西民族大学、广西艺术学院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广西民族博物馆紧密围绕早期人类起源与演化、铜鼓、岩画、民居建筑、纺织品、生态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近年来,科研人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3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9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科普读物、图录等40部。

社教活动

        广西民族博物馆一直致力于优秀民族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在未成年人教育、节庆活动、展览推广等领域,紧扣陈列展览及民族文化主题,推出了“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壮丽八桂行•乐享中国梦”“非遗之夏”“博物之旅”“探寻壮美家园”等主题社会教育及研学活动,广受公众欢迎。同时,积极融合社会力量,整合多方资源助力民族文化宣传推广,开展“‘红石榴’民族文化进基层”志愿服务项目,足迹遍及广西区内外多个学校和社区。

文创产品研发

      广西民族博物馆围绕服务国家战略、顺应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大势、立足广西,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和研究成果,聚焦博物馆文创开发,先后开发了壮锦、瑶魅、广西12个世居民族卡通娃娃、花背带、花山岩画、鼓往今来、原生秀美、三角梅、纹创广西、民博建筑等十多个系列文创产品,共计800余种约10万多件,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高质量地传播民族文化、讲好广西故事。

文化品牌

      广西民族博物馆成功打造了“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1+10’工程”“畅享民歌”和“广西民族志影展”等文化品牌。

      “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1+10’工程”是广西民族博物馆与分布于广西各地的10个民族生态博物馆结成联合体。其中,各民族生态博物馆为广西民族博物馆的工作站和研究基地,同时借助广西民族博物馆拓展和延伸对外联系,从而实现两者互动互益的发展格局。这一创新性的建设模式被学界誉为具有可持续发展和推广借鉴意义的“中国生态博物馆第二代模式”。

      “畅享民歌”是秉承八桂大地各民族“以歌言志,以歌传情,以歌会友”传统,面向全区开展的民歌传承活动。旨在挖掘原生民歌,保护并传承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自2010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八届,先后有万余人参与,社会影响力深远,极大地丰富了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广西民族志影展”是广西民族博物馆创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手段的重要举措,是讲述与传播多彩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影展自2013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六届,正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的国际民族志双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