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为迎办29届奥帆赛,市委市政府投资1800万元,对青岛市博物馆内部配套设施进行改造完善。改造后的青岛市博物馆陈列展览以一个通史展览和五个专题陈列,充分体现其馆藏优势和地方特色,并以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和功能,成为传承青岛地区人类文明,展现青岛城市文化底蕴,提供高雅文化服务的重要公共场所。
2001
2001年6月24日,青岛市博物馆新馆全面开放。《馆藏明清书画陈列》《馆藏古代碑刻拓片陈列》《馆藏近现代书画陈列》《馆藏历代货币陈列》《馆藏古代瓷器艺术陈列》《馆藏古代工艺品陈列》《馆藏国际交往礼品陈列》7个文物专题陈列同时展出。
2000
2000年9月30日,青岛市博物馆新馆试开放,基本陈列“青岛历史文明之光”开展。
1996
1996年,随着青岛市政治、经济重心的东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青岛市政府做出决策,投资在欣欣向荣的东部新市区——崂山区梅岭路27号建造新的青岛市博物馆馆舍。
1965
1965年,青岛市博物馆正式成立,地址位于大学路南端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红卍字会旧址。是一座集历史、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地志博物馆。
1959
1959年4月13日,山东省青岛市人民委员会批准成立“青岛市地志博物馆”。
1959年10月8日,经山东省青岛市人民委员会同意,将“青岛市地志博物馆”改名为“青岛市博物馆”,正式成立之前称为“青岛市博物馆筹备处”。
青岛市博物馆是一座集历史、艺术、人文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现代化博物馆,创建于1965年,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国博物馆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是省级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和青岛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馆藏文物4万余件套(24万余件),包括书法、绘画、陶瓷器、青铜器、玉器、钱币、甲骨、竹木牙角器等三十多个门类,其中书画、陶瓷器、玉器、钱币为馆藏特色,北魏“双丈八佛”石造像、宋代钧窑乳钉鼓式洗和明正统十年纂辑本《道藏》为三大镇馆之宝。
青岛市博物馆新馆建成于2000年,位于崂山区梅岭东路51号,地处日新月异的青岛东部新区,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核心地段,占地105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主体建筑地上三层地下一层。蔚蓝色的屋顶与天圆地方的外观诠释了青岛的海洋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关联,恢弘的建筑与开阔的广场构成了青岛的又一城市文化地标,。馆内共有13个展厅和环廊展示区,陈列面积达7000平方米。现有《青岛史话》大型基本陈列和《乡间画记——山东民间木版年画》、《左臂丹青——青岛籍画家高凤翰书画》、《百工奇技——馆藏古代工艺品》、《彩瓷聚珍——馆藏明清瓷器》、《古钱今说——馆藏历代货币》等5个馆藏文物专题陈列。常年展出文物近2000件,展品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至明清及近代,皆为历代名作和馆藏佳品,凸显青岛地方特色和藏品优势。其它展厅则不定期地举办馆藏不同题材和海内外各种文物、艺术品的专题展览。优秀的讲解员和闪现在各个展厅及不同服务岗位的文化志愿者可为各类观众群体提供包括外文在内的不同层次的讲解服务,对展出的重点文物还配备了能够输出中、英、日、韩四种语言的导览系统和微信自助导览系统。馆舍实现了WIFI免费信号全覆盖,公共服务区域设有电子触摸屏、资料查询区、资料放映区和观众互动区,通过它们,观众可以了解博物馆的概况和展览、藏品介绍,亲身体验与虚拟文物互动的乐趣,亲自动手制作传统手工艺纪念品。此外,还设有学术报告厅、贵宾接待室、书店、茶吧及卖品部,可为观众提供简餐。
经过近50年的发展建设,特别是2008年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后,青岛市博物馆以满足社会公众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生活需要为己任,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使命,每年举办二十余个临时展览,开展数百场社会教育活动,文物保护与修复成果显著、文物和博物馆学研究著述颇丰,年接待观众量近50万人次。作为青岛地区文博行业的龙头馆和青岛市唯一的国家一级博物馆,青岛市博物馆已成为展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青岛地区历史文明的窗口和联结中外文化、文物交流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