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金中都水关遗址)
社会历史类 免费 0 粉丝

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金中都水关遗址)的基本陈列,展陈着各具特色的历代文物和介绍水关遗址的发现发掘经过以及水关建筑结构、价值的实物、照片、图表等,共陈列各历史时期文物百余件。地下水关遗址展厅展示了中国已发现的古代都城水关遗址中规模最大的一处水关遗址。辽金石刻展厅展出了近20件辽金时期的珍贵石刻文物,主要有辽代契丹文墓志、金代石虎、文臣石像、武将石像等。...[ 介绍 ]

       1990年北京西厢工程中发现金中都水关遗址。正式发掘后,在原址建立了“辽金城垣博物馆”。

  水关遗址地层堆积共6层。第3层又分A、B两层,A层出土有清代青花瓷片,B层为明、清时代地层。第4层堆积年代为元代晚期;第5层为金代晚期,出土有金代陶瓷遗物;第6层出土有金代铜镜及少量瓷片,为金代河流冲积沙石层。

  水关出土有铜、陶、瓷、石等器物,但完整者极少。

  水关遗址现存为水关建筑基础底部。水关残留部分由过水涵洞底部、涵洞两厢石壁、进出水口摆手及水关之上夯土城墙四部分组成,全长47.4米。两厢石壁间距7.7米,残高最高处1米。水关建筑年代当在金中都修建之时(即金天德三年至贞元元年,公元1151-1153年),据出土遗物推断,应毁于元代中、晚期。

  金中都水关的发现可以基本复原历史上金中都城内一条重要水系的发源、流经方向和位置。证实了金中都的修建,基本上是仿照宋汴京的官式作法。水关遗址是古代都城给排水系统的重要遗存,对于北京历史地理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水关遗址地层堆积共6层。第3层又分A、B两层,A层出土有清代青花瓷片,B层为明、清时代地层。第4层堆积年代为元代晚期;第5层为金代晚期,出土有金代陶瓷遗物;第6层出土有金代铜镜及少量瓷片,为金代河流冲积沙石层。水关遗址现存为水关建筑基础底部。水关残留部分由过水涵洞底部、涵洞两厢石壁、进出水口摆手及水关之上夯土城墙四部分组成,全长47.4米。两厢石壁间距7.7米,残高最高处1米。

     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金中都水关遗址)是地下遗址与历史陈列相结合的考古专业性博物馆,以金中都南城垣水关遗址为基础,地上一层,地下一层。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金中都水关遗址)的馆内一层为基本陈列“北京都城发展史”。还有地下展厅和石刻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