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博物院位于福州市区风景秀丽的西湖与左海公园之间,是一座集博物馆、自然馆、艺术馆、考古研究所、文物保护中心及水下考古研究基地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其主体建筑独具海洋文化特色,融合了闽南石文化和福建古代建筑风格。福建博物院以福建的出土文物和历年收藏为基本素材,展示了福建从远古到近代的发展脉络,包括古代文明、戏曲大观、传统工艺精品、外销瓷等多个展览。此外,博物院每年还推出多个临时性展览,涉及文物、书画、摄影等多个品类,是了解福建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介绍 ]
福建博物院前身是1933年10月创立的“福建省立科学馆”,1949年8月更名“福建省人民科学馆”,1953年4月整合组建为“福建省博物馆”,2002年10月1日新馆落成并更为今名。2000年5月12日,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莅临福建博物院视察新馆工地,并召开现场工作会议,对博物馆建设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为推动福建博物院事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决定性基础。几经变迁,历经磨练,一代又一代闽博人精诚创业、锐意进取,福建博物院持续发展壮大,成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是集积翠园艺术馆、自然馆、福文化专题馆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福建博物院地处福州大梦山麓,西湖之畔,占地面积90亩,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展厅面积约1.2万平方米,共设有15个展厅,推出“福建古代文明之光”“闽迹踪寻——福建考古成就展”“恐龙世界”“闽海蔚蓝”等基本陈列,全面系统地展示福建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貌。拥有馆藏文物22万余件、自然标本1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3万多件,以海丝文物、华人华侨文物、革命文物、红色文物、书画文物等为主要特色。是福建省最重要的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教育机构。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福建博物院馆藏不断丰富、功能不断拓展、服务不断创新,很好地发挥了福建省龙头博物馆的典型示范作用。福建博物院作为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圆满的完成了活动开幕式、系列论坛等多项工作,策划展出了“福航天下——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印记”等4个主题展览,精心设计了系列配套活动,受到国家文物局领导和省领导的高度肯定和表扬,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点赞。2022年重点展览项目“共饮一江水——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成现象级展览,创福建市场化运作展览观展人数历史新高。“丝路帆远——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七省联展”获得“十大陈列精品奖”,已在国内12省的28座城市、国外22个国家的24座城市展出,并受邀在联合国纽约总部的展出,获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通报表彰。精心培育和打造了“党史故事大家讲”“文物在我身边——福建文博进校园,进社区双百活动”“文博名家说”“闽博星夜沙龙”等一系列优质服务品牌,2019年,“纸上、网上、空中、空港、地铁博物馆——五馆服务工程”入选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工程项目;每年接待的观众逾百万人次,成为福建省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讲好中国故事、福建故事的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