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寿县博物馆)
社会历史类 免费 0 粉丝

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寿县博物馆)位于淮南市寿县,是国家一级博物馆。馆内收藏文物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近现代,数量丰富,等级较高。展陈内容包括“安徽楚文化”“寿县文明史”等,是了解寿县及楚文化的重要窗口。...[ 介绍 ] [解说词]

       寿县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总面积2948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总人口近140万。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书法之乡、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干年古县”,先后获评“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等称号。
       寿县历史悠久,古称寿春、寿阳、寿州,历史上州来国、蔡国、楚国、西汉淮南国、东汉阜陵国先后建都于此,屡为州郡,是豆腐发祥地、淝水之战古战场。公元前241至公元前223年楚国在此为都,延续了其800年王朝最后的19年。寿县成为楚文化的积淀地,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二十世纪以来,安徽省境内以寿县为中心陆续发现了众多楚墓,出土了大量涉楚文物,193年、1938年,原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楚幽干墓,出十了包括楚大鼎等重要文物在内的随葬品4000余件套,开启了楚文化研容先河,195年,寿县寿春镇发现春秋时期蔡昭侯申墓,出土文物达584件套,绝大部分为青铜器,同属楚系文物。寿县还先后出土鄂君启金节、大府铜牛、楚金币等大量举世瞩目的楚国重器,寿县博物馆成为安徽楚文化重要收藏、研究、展示基地。寿县博物馆于1958年建馆,是全省最早的博物馆之一,珍藏文物藏品10000余件套,涉楚文物700余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30件套、三级以上文物220余件套,楚金币、汉八龙金带扣、越王者冒干赐剑、羊首尊等皆为代表性藏品,寿县博物馆一直为全国重要博物馆,全国首批免费开放博物馆,2009年成为国家二级馆和4A景区,2024年5月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2015年6月,在省委省政府的直接推动下,寿县乘势而上,开始筹建安徽楚文化博物馆,亦即寿县博物馆新馆。安徽楚文化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以“楚文化"命名的博物馆,得到国家文物局充分肯定和支持。2016年1月,该项目正式获省发改委批复立项,支持纳入“十三五"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库,并从省统筹资金中一次性补助项目资金1亿元。2017年3月,国家文物局批准项目选址方案,2018年5月8日,正式开工建设、按照省文旅厅提出的"落地寿具、省级标准、国内特色"和国家一级馆建设目标,项目位干寿县新城区表春城国家考古遗址范围内,占地200亩,建筑面积15510平方米,概算投资3.2亿元。建筑设计充分挖掘古城元素,彰显楚人"四方筑城"荆楚高台"建筑理念,通过"食城"方城"斗城'建筑布局,融合现代院落和极简主义设计手法,将博物馆陈列展览、文物收藏、开放服务、行政办公等功能区域有机搭建,整个场馆既有巍巍古风,又具现代气息。展陈内容包括《安徽楚文化》《寿县文明史》两个基本陈列和《寿春寿文化》专题陈列。安徽楚文化陈列主要包括立国江汉、东进江准、徒都寿春、楚韵悠长四个单元,寿县文明史陈列主要包括准夷旧邦、两汉寿春、秦晋纷争、隋唐寿州、寿州之战、宋清寿州、革命沃士七个单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现代博物馆建设、展陈理念和现代技术
设备,较好展示了安徽楚文化和寿县历史文化,是一座大中型的现代化、地方性综合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