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博物馆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10号, [1]1988年成立,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陈列面积300平方米,是昌平地区唯一的一座综合展示昌平历史、文化及现代经济建设的综合馆。
1988年5月起,博物馆开始筹建和布置陈列,同年9月正式开馆,1999年,昌平县博物馆改为昌平区博物馆,后经过二次迁址,于2004年12月18日在新馆正式对外开放。馆内主要陈列昌平地区出土的历代文物,通过各类藏品演绎昌平的历史发展脉络,介绍昌平各级别的文物古迹,并宣传昌平现代各项建设成就。博物馆的固定展览包括《古代昌平·文物展》和《风情昌平·民俗展》,详细介绍了昌平发掘出土的历代珍贵文物,以及昌平作为北京郊区县使用名称最长的历史经过。
昌平是首都北京的北大门,被称为“密尔王室,股胧重地”。素有“京师之枕”美称。金、元有居庸关、龙虎台等险隘,明代是陵寝所在,今是首都卫星城,南与北京城区亚运村接壤,城区距市区仅33公里。境内地理形势优越,土地肥沃,自然资源丰富;山雄水秀,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景观齐全;全区上下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共创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商务花园城市,
昌平是个历史文化名城,是北京市郊区使用行政名称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又是以发展旅游、高教、科技为主的首都卫星城,地处温榆河冲击平原和军都山的结合地带,三分之二为山区、半山区,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50米至700米之间,地形地貌多样,水量充沛,空气清新,四季分明。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个,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8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