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博物馆
综合类 免费 0 粉丝

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Museum of World Languages)于2019年12月开馆,时值联合国“国际本土语言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Indigenous Languages)和上外建校七十周年,是中国第一座世界语言博物馆,也是全球为数不多的语言类博物馆之一。...[ 介绍 ]

上外世界语言博物馆以语言学及其交叉学科为理论基础,从汉字“语”的言字偏旁衍生出三个展区划分——“说”,沟通世界;“记”,书写世界;“译”,诠释世界——由此串联起“语言的诞生”“语言的家族”“语言的要素”“语言与文字”“语言与文化”“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教育”以及“语言与未来”等八个展览篇章。上外世界语言博物馆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功能,通过多模态的展陈方式,向公众呈现语言世界语言多样性的面貌,并以此为基础透视中外文明交流史,展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景。


上外世界语言博物馆于2016年6月启动筹建。 2018年10月,学校第二十三次校长办公会议通过建设方案(上外办〔2018〕36号),并经党委常委会审定。2019年6月14日,学校第七次校长办公会、第十八次党委常委会审议,决定正式成立“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博物馆”。

2019年12月7日,时值建校七十周年之际,上外语言博物馆建成开馆。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欧盟委员会口译总司司长 Florika Fink-Hooijer,联合国全球传播部新闻与媒体司司长姜华和上外党委书记姜锋,上外校长李岩松共同为上外语言博物馆揭牌。


上外世界语言博物馆作为以“世界语言多样性”为主题的学术型博物馆,秉持“语汇世界、言聚全球”(Words, Worlds)的立馆理念,以推动构建全球语言知识体系、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为己任,展陈世界语言多元面貌,展望人类命运共同体未来。


上外世界语言博物馆总展陈面积近2000平方米,以语言学及其交叉学科为理论基础,从汉字“语”的言字偏旁衍生出三大展区——“说”,沟通世界;“记”,书写世界;“译”,诠释世界——串联起“语言的诞生” “语言的家族”“语言的要素”“语言与文字”“语言与文化”“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教育”“语言与未来”等八个展览篇章,通过多模态展陈方式,向全球公众讲述世界语言文字故事,展示从语言要素到书写系统,再到文化文明的深层关系,贯通语言文字的历史、结构与演化趋势。


未来,上外世界语言博物馆将立体化打造“语之魅、文之韵、道之源”等户外专题展区,创设语言科普和智慧学习空间,进一步打造独具特色的高校学术性博物馆,服务国家语言战略,创新多语人才培养,并建成收集、存储和展陈全球语言知识的多模态资源数据库,致力于成为中外语言学界交流学科前沿动态的平台、师生开展语言教学的延伸课堂和公众探索语言知识奥秘的场所。


上外世界语言博物馆是中国博物馆协会和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成员单位,开馆至今已接待中外学界、政界、大中小学师生及社会公众万余人次,日益成为全国开展语言文字科普教育与学术研究的前沿基地,成为推动全球文明交流互鉴和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窗口。


 

推荐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