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1891——1946),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者。
他在国家多难、民族危亡之秋,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中华民族谋取解放,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创办晓庄师范学校、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社会大学等新型学校。他所创立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学说,顺应中国和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符合教育的内在规律,对于今天乃至未来中国和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仍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强烈的现实意义。
陶行知一生投身于中国革命和教育事业,为民族的解放和人民大众的教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让我们以陶行知先生为楷模,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贡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本馆地处陶行知当年创办的山海工学团区域——上海宝山大场地区。始建于1986年,2002年迁建于大场南部的大华行知公园内。
1982年10月,陶行知生前好友和学生在山海工学团〔陶行知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在上海市宝山县大场乡所办普及教育的机构〕50周年纪念座谈会上倡议在当年山海工学团所在地,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建立纪念馆。随即由上海市陶行知研究会和山海工学团提出报告,经上海市政府批准建馆,专设上海市陶行知纪念馆筹委会,由上海市陶行知研究会正副秘书长负责基建和展品、资料的征集等工作。
1984年12月9日,上海市陶行知纪念馆奠基。
1986年10月,上海市陶行知纪念馆建成;同月18日,举行陶行知先生诞辰95周年纪念会同时举行上海市陶行知纪念馆开馆揭幕仪式。
1991年7月,上海市陶行知纪念馆毗邻的“行知第一小学”校舍划归该馆所用,同年10月,改建竣工。
2002年,上海市陶行知纪念馆由于沪太路拓宽工程而迁址重建于大场南部的大华行知公园旁边,新馆保持了原有建筑特色。
上海市陶行知纪念馆占地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400平方米的小湖居于该馆的中央。上海市陶行知纪念馆门内长廊中,悬挂着毛泽东、周恩来、宋庆龄、朱德、冯玉祥题词的木刻。展厅内布置了实物8件、照片400帧以及江泽民等党和中国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展厅出口处,花木掩映中耸立着一座陶行知先生汉白玉塑像。
上海市陶行知纪念馆基本陈列是《陶行知生平事迹展览》,版面共分六大部分,以陶行知生前教育改革实践为主要线索,将其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政治活动充实其中。分别展出陶行知生平各个不同时期的经历、遗著、遗物,较为完整全面地反映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光辉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