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历史博物馆的前身及其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国立历史博物馆的前身及其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1 个回答

丝绸之路探险者 - 销售

1912年由蔡元培主持筹备,1926年正式开放,后更名为北平历史博物馆,最终发展为今天的中国国家博物馆。

国立历史博物馆的前身及其发展历程:

1.筹备阶段(1912年)

1912年,在教育部总长蔡元培的主持下,成立了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

馆址最初设在北京国子监旧址,并聘请京师大学堂教授胡玉缙为筹备处主任。

接收了太学礼器等文物作为最初的馆藏。

2.迁址与扩充(1917年)

1917年,筹备处迁至故宫午门,以午门城楼及两翼亭楼作为办公和展览空间。

通过社会捐赠和政府移交文物,馆藏逐渐丰富,至1926年已达21万余件。

3.正式开放(1926年)

1926年10月10日,国立历史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4.名称变更与隶属调整后改名为北平历史博物馆,隶属于南京的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

战争期间,部分重要文物被运往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保存。

5.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

1949年后,国家成立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初设于北海团城,后迁至故宫武英殿。

1960年,更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与“中国革命博物馆”并存)。

1969年两馆合并为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经过分合调整,2003年与相关机构合并组建为今天的中国国家博物馆。

6.建筑与现状

现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建筑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始建于1958年(建国十周年十大建筑之一),2011年完成改扩建后重新开放。


国立历史博物馆从1912年筹备开始,历经多次迁址、名称变更和职能调整,最终发展为今天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 1 关注
  • 0 收藏,63 浏览
  • 提出于 2025-04-16 0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