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
问答
发起
提问
文章
文章
更多
解说词
博物馆大全
财富榜
商城
首页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current)
问答
文章
博物馆大全
解说词
搜索
登录
注册
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 解说词搜索
搜索
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
解说词
清康熙德化窑五彩花石茶盘
清康熙德化窑五彩花石茶盘是一件清代康熙时期的瓷器茶具,高2.8厘米,口径25厘米,底径23.9厘米,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这件茶盘采用德化窑特有的白瓷胎质,施以五彩装饰,盘面绘有精美的花石图案,展现了康熙时期五彩瓷器的精湛工艺。康熙五彩瓷器在陶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重大突破在于发明了釉上蓝彩以取代明代所用的釉...
详细
明宜兴八卦琮式瓶
明宜兴八卦琮式瓶是一件明代宜兴窑陶器,高27.2厘米,口径8.5厘米,底径10.5厘米,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这件琮式瓶仿照新石器时代玉琮造型,小口,方腹,圈足,外壁四面各凸起八卦纹饰,体现了中国传统天圆地方的宇宙观。琮式瓶始见于宋代,南宋官窑、龙泉窑均有烧制,明代宜兴窑继承并发扬了这一器型。八卦纹饰源自《易经...
详细
明宜兴蓝釉六瓣碗
明宜兴蓝釉六瓣碗是一件明代宜兴窑陶器,高9.8厘米,口径19.6厘米,底径9.4厘米,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这件六瓣碗采用独特的六瓣花口造型,器型规整典雅,体现了明代陶瓷工艺的精湛水平。蓝釉是以钴为着色剂的高温石灰碱釉,其釉色深沉典雅,色调均匀一致,釉面光润肥厚。宜兴窑以生产紫砂陶器闻名,而蓝釉产品的出现则展现...
详细
明珐华窑双耳瓶形烛台
明珐华窑双耳瓶形烛台是一件明代珐华窑陶器,高29厘米,底径10.5厘米,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这件烛台采用双耳瓶造型设计,兼具实用功能与艺术价值。珐华器始于元代,盛于明代,属于低温釉陶瓷,采用独特的"堆筋立粉"工艺,在陶胎表面勾勒凸线纹饰轮廓,再填以各种彩料二次入窑烧成。珐华器色彩艳丽丰富,常见孔雀绿、茄皮紫...
详细
明珐华窑笔架
明珐华窑笔架是明代珐华窑烧造的陶器文房用具,尺寸为高10厘米、口径13厘米,质地为陶,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这件笔架体现了明代珐华器工艺的独特魅力和文房雅玩的精致品味。珐华器又称珐花器或法花器,是汉族传统工艺美术品,始于元代而盛于明代,以其色彩艳丽、线条生动、形象简练而著称,是一种具有独特装饰效果与民族风...
详细
明磁州窑寿星
明磁州窑寿星是明代磁州窑烧造的瓷器人物塑像,尺寸为高28.7厘米,质地为瓷,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这件寿星造像体现了明代磁州窑瓷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民间信仰文化。磁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著名的民窑体系,以生产白地黑花瓷器著称,窑址主要分布在河北、河南、山西等地。明代磁州窑在继承宋元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瓷塑...
详细
明万历德化窑白釉双兽耳瓶
明万历德化窑白釉双兽耳瓶是明代万历时期德化窑烧造的白瓷器精品,尺寸为高18.4厘米、口径7.4厘米、底径7.6厘米,质地为瓷,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这件双兽耳瓶体现了明代德化窑白瓷的独特艺术风格和精湛工艺。德化窑是中国古代著名民窑之一,以烧制白瓷著称,窑址位于福建省德化县。明代德化窑白瓷以其瓷质优异、胎釉浑然一...
详细
明万历德化窑白釉双耳盘口瓶
明万历德化窑白釉双耳盘口瓶是一件明代万历时期的德化窑白瓷器,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此瓶高22.7厘米,口径8.8厘米,底径8.7厘米,属于典型的德化窑白瓷作品。德化窑位于福建省德化县,是中国古代著名民窑,以白瓷制作闻名于世,始烧于宋代,盛于明清时期。万历时期是德化窑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此时的德化白瓷工艺成熟,釉...
详细
明嘉靖龙泉青釉浮雕人物笔架
明嘉靖龙泉青釉浮雕人物笔架是一件明代嘉靖时期的龙泉窑瓷器,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此笔架高10厘米,口径12.7厘米,属于文房用具中的笔架类器物。龙泉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青瓷窑场,创烧于北宋,盛于南宋至明代,以青釉瓷器闻名于世。嘉靖时期是明代龙泉窑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此时的龙泉青釉色泽深沉,釉质莹润。此笔架采用...
详细
民国青花山水大盘
民国青花山水大盘是一件18世纪的瓷器,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此盘高4.5厘米,口径38厘米,底径23厘米,属于大型青花瓷器。青花瓷是中国传统瓷器的代表品种,以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纹饰,再施透明釉经高温烧制而成。民国时期虽然政局动荡,但瓷器生产仍保持一定水平,青花山水纹饰延续了明清以来的传统风格。此盘尺寸较大,器型...
详细
清乾隆宜兴陈佰昌製款素胎碗
清乾隆宜兴"陈佰昌製"款素胎碗是一件清代乾隆时期的宜兴紫砂陶器,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此碗高8.2厘米,口径19.5厘米,底径10厘米,属于典型的宜兴紫砂器皿。宜兴紫砂陶器始于北宋,至明中叶后逐渐形成完整的工艺体系,明末清初达到空前兴盛。素胎工艺是指器物未经上釉,直接展现紫砂泥料本身的质感和色泽,这种工艺能够充...
详细
清乾隆宜兴陈佰昌製款素胎碗
清乾隆宜兴"陈佰昌製"款素胎碗是一件清代乾隆时期的宜兴紫砂陶器,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此碗高8.2厘米,口径19.5厘米,底径10厘米,属于典型的宜兴紫砂器皿。宜兴紫砂陶器始于北宋,至明中叶后逐渐形成完整的工艺体系,明末清初达到空前兴盛。素胎工艺是指器物未经上釉,直接展现紫砂泥料本身的质感和色泽,这种工艺能够充...
详细
清德化窑白釉双耳三足炉
清德化窑白釉双耳三足炉是清代德化窑白瓷的代表作,尺寸为高10.7厘米、口径7.5厘米,质地为瓷,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这件三足炉体现了清代德化窑白瓷的独特艺术风格和精湛工艺。德化窑是中国古代著名民窑,位于福建省德化县,以烧制白瓷闻名于世,始烧于宋代,盛于明清,被联合国授予"世界陶瓷之都"称号。德化白瓷选用当地...
详细
清德化窑白釉双耳三足炉
清德化窑白釉双耳三足炉是清代德化窑白瓷的代表作,尺寸为高10.7厘米、口径7.5厘米,质地为瓷,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这件三足炉体现了清代德化窑白瓷的独特艺术风格和精湛工艺。德化窑是中国古代著名民窑,位于福建省德化县,以烧制白瓷闻名于世,始烧于宋代,盛于明清,被联合国授予"世界陶瓷之都"称号。德化白瓷选用当地...
详细
民国仿咸丰粉彩人物双蝠铺首耳盖罐
民国仿咸丰粉彩人物双蝠铺首耳盖罐是民国时期仿制咸丰朝粉彩瓷器的精品,尺寸为高30.6厘米、口径7.8厘米、底径10厘米,质地为瓷,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这件盖罐体现了民国时期瓷器仿古工艺的高超水平和独特艺术风格。粉彩是清代创烧的釉上彩瓷器品种,在雍正、乾隆时期达到鼎盛,咸丰时期粉彩瓷器继续发展,以色彩柔和淡雅...
详细
清德化窑堆花树头杯
清德化窑堆花树头杯是清代德化窑白瓷的代表作,尺寸为高7厘米、口径13.5厘米、底径4.3厘米,质地为瓷,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这件树头杯体现了清代德化窑白瓷的独特艺术风格和精湛工艺。德化窑创烧于南宋,盛烧于明清两代,以烧造独具特色的白瓷而闻名于世,素有"中国白"之美誉。德化白瓷选用当地富含氧化硅的优质高岭土,胎...
详细
明德化窑观音立像
明德化窑观音立像是一件明代瓷器,高25厘米,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这件观音立像是德化窑白瓷的精品,展现了明代德化窑瓷器的高超工艺水平。德化窑从明代开始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具有代表性的品种,以烧造白瓷著称,其釉料中铁含量低、钾含量高,烧成后釉质光润细腻,有着"象牙白"之称。观音立像造型端庄典雅,观音赤足立于云座...
详细
清德化窑观音坐像
清德化窑观音坐像是一件清代瓷器,高32厘米,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这件观音坐像是德化窑白瓷的代表作,展现了清代德化窑瓷器的高超工艺水平。德化窑创烧于南宋,盛烧于明清两代,以烧造独具特色的白瓷而名扬天下,有着"中国白"之美誉。其釉色如脂似玉,剔透光滑,胎釉质感如脂似玉,直逼玉器之"五德"。观音坐像造型端庄典雅...
详细
民国粉彩开窗人物瓶
民国粉彩开窗人物瓶是一件民国时期的瓷器,高25厘米,口径10.1厘米,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这件人物瓶采用了粉彩工艺和开窗装饰技法,是民国瓷器的典型代表。粉彩是清代康熙年间创烧的一种釉上彩瓷器,在民国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色彩柔和淡雅,层次丰富。开窗工艺是指在瓷器表面留出特定形状的空白区域,在这些区域内绘制精...
详细
清宜兴葛明祥款方壶
清宜兴葛明祥款方壶是一件清代陶器,高36厘米,口径13.8厘米,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这件方壶是宜兴紫砂壶中的精品,器型规整,线条流畅,体现了清代紫砂壶制作的高超技艺。葛明祥是清代乾隆年间著名的制陶家,在宜兴窑烧制陶瓷,以制作"宜均"器而闻名。"宜均"是指江苏宜兴生产的一种带釉陶器,从明代中叶开始流行,清代继续...
详细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
发送私信
发给: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