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珐华窑笔架是明代珐华窑烧造的陶器文房用具,尺寸为高10厘米、口径13厘米,质地为陶,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这件笔架体现了明代珐华器工艺的独特魅力和文房雅玩的精致品味。珐华器又称珐花器或法花器,是汉族传统工艺美术品,始于元代而盛于明代,以其色彩艳丽、线条生动、形象简练而著称,是一种具有独特装饰效果与民族风格的陶瓷彩绘品种。珐华器的制作工艺采用"堆筋立粉"技法,即在陶胎表面用带管的白色泥浆袋勾勒出凸线的纹饰轮廓,高温烧制后,在地子上施黄、绿、紫、蓝等低温釉,再进行二次烧成。笔架作为文房四宝的辅助用具,主要用于搁置毛笔,是文人书房中不可或缺的雅器。明代笔架材质多样,有瓷、玉、木、铜等,其中山形笔架为明代主流,峰数一般不过五峰。这件珐华窑笔架造型精巧,釉色绚丽,采用珐华器特有的彩绘装饰工艺,纹饰线条凸起,色彩对比鲜明,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和装饰效果。珐华器在明代主要用于观赏和陈设,其复杂的制作工艺和艳丽的低温彩釉成为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独特地位的陶瓷品种。这件笔架不仅是一件实用的文房用具,更是研究明代珐华器工艺和文人书房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对精致生活的追求和审美情趣。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