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梅兰芳:梅兰芳生平传略

梅兰芳,名澜,字畹华,1894年诞生于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梅兰芳祖父梅巧玲出生于江苏泰州,是位列“同光十三绝”的名旦。父亲梅竹芬亦工旦行,颇获称誉,但英年早逝。梅兰芳的艺术根底渊源有自,...


梅兰芳,名澜,字畹华,1894年诞生于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梅兰芳祖父梅巧玲出生于江苏泰州,是位列“同光十三绝”的名旦。父亲梅竹芬亦工旦行,颇获称誉,但英年早逝。


梅兰芳的艺术根底渊源有自,更继承了梅家谦虚谨慎、乐善助人的纯朴家风,并发扬光大。梅兰芳九岁(1902)开始学京剧青衣,十一岁(1904)登台。梅兰芳的开蒙老师吴菱仙为其打下扎实的青衣基础,茹莱卿教武工,路三宝授刀马旦戏,此外他还先后得益于王瑶卿、陈德霖、李寿山、乔蕙兰、陈嘉樑等前辈。这些前辈艺人悉心指导,梅兰芳转益多师,博采众长,为其日后成为一代京昆艺术大师奠定了坚实基础。


1912年,他与“伶界大王”谭鑫培合演《桑园寄子》,在北京的舞台上崭露头角。1913年,他首次赴上海演出,大放异彩,并在演期最后以一出《穆柯寨》唱大轴,获得巨大成功。


梅兰芳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广泛研习京昆各行剧目,编演了多部时装新戏和古装新戏,对京剧舞美、服饰、容妆、伴奏等各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进一步发展了京昆旦角的表演艺术,形成了中国京剧艺术中独具风格的艺术流派——“梅派”。


梅兰芳于1917年荣膺《顺天时报》读者票选的“剧界大王”,标志着旦行逐步接替老生行引领京剧艺术发展。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等旦角相继而起,“四大名旦”为首的旦行走向京剧舞台中心,创造了京剧的鼎盛时代。


聚集在梅兰芳身边的名贤雅士,既有旧式文人墨客,亦不乏新派知识分子,他们相聚纵论古今、谈文论艺,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梅兰芳的文化修为和审美鉴赏力得以显著提升。梅兰芳曾拜王梦白、齐白石、汤定之等名师学画,吴昌硕、陈师曾、金拱北、姚茫父、汪蔼士、陈半丁等画坛名家皆指导过梅兰芳的绘画创作。他积极地将自己从绘画中获得的审美感悟创造性地运用于戏曲舞台创作,编演了大量开创美学新风尚的新剧目,如化用《天女散花图》以创造《天女散花》的人物形象,参考《寒灯课子图》来设计《生死恨》的装扮场景。


梅兰芳是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戏曲艺术海外传播的先行者。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他坚守中华文化的本位立场,其访日、访美、访苏之行,以高尚的艺德品性、高超的艺术造诣、高度的文化自觉,让世界对中国戏曲艺术刮目相看,产生了超越外交层面的国际影响力,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体系从而成为国际公认的经典表演艺术体系之一。


梅兰芳致力于在外国观众中推广戏曲艺术及中国文化,梅宅也成了外国名流到访北京的必去之处。他曾在这里接待了印度诗人泰戈尔、瑞典王储古斯塔夫六世夫妇、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夫人等国际友人。1919年梅兰芳应日本大仓喜八郎之邀,带领“喜群社”赴日本演出,这是京剧艺术第一次正式走出国门,在日本掀起一股“京剧热”。1924年梅兰芳再次受邀赴日,他关心关东大地震灾后人民的生活,在重建竣工的剧场中做了开幕演出。两次访日的成功更加坚定了梅兰芳带领京剧走向世界的决心。经过数年精心筹备,1930年梅兰芳正式开启了为期近半年的赴美演出、交流活动。这是京剧艺术首次有组织、有规模地在西方主流文化视野中亮相。梅兰芳所到之处,均引起极大轰动,在正处于大萧条时期的美国创下了场场客满的佳绩。1935年梅兰芳受苏联对外文化协会邀请赴苏演出,借助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演出的巨大成功,两国艺术家对戏剧艺术多次进行深度探讨,进一步确立了中国戏曲艺术的国际地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从北平移居上海,他陆续排演了《抗金兵》《生死恨》,以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抗日战争期间,梅兰芳先生蓄须明志,坚决不为侵略者粉饰太平,宁愿鬻画存身,靠典当度日,以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风骨,展现了他最深沉的家国情怀。


1949年梅兰芳受周恩来总理的邀请,回到阔别已久的北京并参加新中国的建设,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见证了新中国诞生的伟大时刻。新中国成立以后,梅兰芳先后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先后任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院院长。梅兰芳还以文艺工作者、人民艺术家的新身份,带领剧团踏遍祖国大江南北,远赴前线为志愿军战士表演,深入内地为工农群众服务,足迹遍及17省。1952年梅兰芳作为中国代表赴维也纳出席了世界人民和平大会;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直接关怀下,梅兰芳率中国京剧代表团赴日演出,取得极大成功,为中日两国关系正常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梅兰芳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觉悟。195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庆典之际,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创排出最后一部新剧《穆桂英挂帅》。梅兰芳用他的一生向我们展现了,如何熔炼传统艺术和时代精神以铸就美的典型。其艺术作品的千般妙处与其人生经历之万种风光,相互辉映,臻于至善至美,时至今日依然保持着无与伦比的感染力。我们相信,随着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美的艺术会代代相传,梅兰芳的艺术及其人格魅力会在这个崭新的时代愈发熠熠生辉,带给我们更深沉、更持久的精神力量。


来源:https://www.meilanfang.com.cn/zykpage/zjmlf?columnId=col1711431277079&childColId=col1725875132630

  • 发表于 2025-03-03 08:41
  • 阅读 ( 26 )
  • 分类:博物百科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万馆管理员
万馆管理员

博物馆爱好者

337 篇文章

作家榜 »

  1. 万馆管理员 337 文章
  2. 皮皮虾XO 9 文章
  3. 北极光之舞 7 文章
  4. 丝绸之路探险者 7 文章
  5. 蓝天梦想家789 6 文章
  6. 七七八八 4 文章
  7. 游四逛五 4 文章
  8. 竹影清风 4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