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成立于1753年,是世界上首家国家级公共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拥有800多万件藏品。它不仅是一个展示人类文明成就的场所,也与历史上的文物掠夺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
1. 帕特农神庙大理石雕塑:1801年,英国驻奥斯曼土耳其大使老额尔金勋爵(Thomas Bruce, Earl of Elgin)从希腊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和伊瑞克席翁神庙掠夺了大量文物,包括19幅浮雕、15块墙面、56块中楣等,这些被称为“埃尔金大理石雕塑”,现在成为大英博物馆希腊罗马馆的镇馆之宝。
2. 罗塞塔石碑:1799年,拿破仑侵略军在埃及发现了罗塞塔石碑,后来英法签订“亚历山大条约”,英国接收了包括罗塞塔石碑在内的埃及文物,该石碑自1802年起在大英博物馆展出,埃及政府至今仍在要求归还。
3. 中国文物: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并焚毁了圆明园,其中包括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的唐代摹绘本等珍贵文物被掠夺至英国,成为大英博物馆东方艺术馆的藏品。
4. 文物失窃与监守自盗:大英博物馆也面临着内部的文物失窃问题。例如,彼得·希格斯(Peter Higgs),一位在大英博物馆工作多年的员工,被指控偷窃并在网上倒卖数百件藏品,这一行为持续了30年之久。
大英博物馆的这些历史联系表明,它不仅是一个文化展示的场所,也是历史上帝国主义掠夺行为的一个象征。许多国家,包括希腊、埃及和中国,一直在要求归还被掠夺的文物,但这些要求往往遭到拒绝或忽视。大英博物馆的这些争议和历史问题,使其在全球文化遗产保护和归还的讨论中占有重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