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钟鼓楼文物保管所坐落于北京南北中轴线 北端,两楼前后纵横,气势雄伟、巍峨壮观,是元、明、清三代都城的报时中心。昔日文武百官上朝,百姓生息劳作均以此为度。清朝的衰亡,使钟鼓楼渐失报时的功能,随着最后一个皇帝溥仪 离开紫禁城 彻底废止。北京鼓楼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是建在高砖台上的一座殿堂式建筑, 楼高46米多。红墙朱栏、雕梁画栋,非常雄伟壮丽。北京城内的钟楼和鼓楼位于京城中轴线北部终点,由于其类似城楼的建筑形式,飞檐翼角的独特形态,因此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而成为著名的人文景观。...[ 介绍 ]
钟鼓楼为北京南北中轴线北端的一组古代建筑,两楼前后纵置,气势雄伟,巍峨壮观。
作为元、明、清三代都城的报时中心,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著名的文物旅游景点。钟楼建于元朝1272年,1297年复建,火毁后明代1420年重建,现存建筑在清乾隆年间1747年完工。楼高47.9米,重檐,歇山顶,上覆黑琉璃瓦绿琉璃剪边。二层悬挂着明永乐年间铸造的重63吨的报时铜钟,被誉为“古钟之王”。
鼓楼初名齐政楼,建于元朝1272年,1297年复建,火毁后明代1420年重建,明嘉靖年间1539年重修。楼高46.7米,三重檐,歇山顶,上覆灰筒瓦绿琉璃剪边,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大型古代单体建筑。鼓楼二层原有的25面更鼓仅残存一面主鼓,现有25面复制更鼓陈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