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件宋代的影青刻花碗,高5.7厘米、口径20厘米、底径5.7厘米,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影青瓷又称青白瓷,是宋代景德镇窑的代表产品,以其胎质洁白细腻、釉色青中泛白、白中显青而著称。此碗造型优美,口微撇,深腹,圈足。碗身刻有精美的花纹,线条流畅清晰,刀法娴熟细腻,展现了宋代工匠高超的雕刻技艺。胎质薄而坚致,... 详细

这件清宜兴仿钧盘是清代宜兴窑的精品,高2.8厘米,口径15.8厘米,属于陶器类文物。宜兴窑以生产紫砂陶器闻名,这件仿钧盘体现了宜兴窑在仿制钧窑瓷器方面的技艺。清代宜兴陶器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仿钧作品釉色丰富,色彩斑斓,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其窑变釉色著称,清代宜兴窑仿钧... 详细

这件元影青釉瓣口盘是元代影青瓷器的精品,高1.7厘米,口径15厘米,造型精巧别致。元代影青瓷器在继承宋代工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釉色更加丰富,装饰更加多样。这件瓣口盘的口沿呈花瓣状,设计独特,体现了元代瓷器在造型上的创新。元代瓷器生产规模扩大,技术更加成熟,影青瓷器在这一时期继续发展。瓣口设计不仅美观,也... 详细

这件南宋青釉双鱼盘是南宋时期青瓷的代表作,高3.8厘米,口径16.2厘米,造型优美典雅。双鱼纹饰是宋代瓷器常见的吉祥图案,寓意年年有余、富贵吉祥。南宋青瓷以其釉色青翠、质地细腻而著称,这件双鱼盘釉色均匀,光泽温润,体现了南宋青瓷工艺的高超水平。宋代青瓷在烧制技术上不断创新,釉料配方和烧成温度控制都达到了很... 详细

这件宋影青刻莲瓣纹盘是宋代影青瓷器的精品,高3.6厘米,口径16厘米,造型规整典雅。影青瓷是宋代景德镇窑的代表性产品,以其釉色青白相间、如影随形而得名。这件盘子的莲瓣纹饰雕刻精细,线条流畅,体现了宋代瓷器在装饰工艺上的高超技艺。宋代影青瓷器胎质细腻,釉色莹润,具有玉质感,是宋代瓷器艺术的重要代表。莲瓣纹... 详细

这件明青花双兽小罐是明代青花瓷器的精品,高5.3厘米,口径21厘米,造型小巧精致。青花瓷器作为中国陶瓷艺术的瑰宝,在明代达到了工艺的巅峰。这件小罐以双兽纹饰为主题,展现了明代青花瓷器在纹饰设计上的高超技艺。明代青花瓷器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明初多用进口苏麻离青料,发色浓艳有铁斑,而明中晚期则逐渐采用... 详细

这件明龙泉黄釉小罐是明代龙泉窑的精品瓷器,口径4.5厘米,高7厘米,造型小巧精致。龙泉窑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青瓷窑口,以烧制青瓷闻名于世,而黄釉瓷器在龙泉窑中相对少见,体现了明代龙泉窑在釉色创新方面的探索。明代黄釉瓷器具有釉色稳定、质地细腻的特点,这件小罐的黄釉色泽温润,釉面光滑,展现了明代龙泉窑高超的... 详细

这件东晋青釉小盂是一件珍贵的六朝时期瓷器文物,高5厘米,口径4厘米,属于东晋青瓷器。东晋时期是六朝青瓷发展的重要阶段,青瓷生产开始普及,器型和装饰由繁复趋向简朴,注重经济实用。这件小盂造型小巧精致,体现了东晋青瓷简洁朴素的艺术风格。六朝青瓷以典雅的青色为时尚,因釉料中氧化铁含量不同,烧制时窑内温度有异... 详细

此件明天青釉小罐为明代瓷器,高10.5厘米,口径5.2厘米,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天青釉是中国传统陶瓷釉色之一,源于宋代汝窑,以其淡雅、纯净的青色闻名,象征着天空的清澈与宁静。明代瓷器在继承前代工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这件小罐造型小巧精致,器型规整,口部微撇,短颈,圆肩,腹下渐收,底部微凹,整... 详细

这件清代宜兴仿钧瓣口盘是一件精美的陶器文物,高2.2厘米,口径14厘米,属于清代宜兴窑仿钧釉作品。宜兴仿钧釉简称"宜钧",是明清时期宜兴制作的仿宋钧窑陶器,相传为明代欧子明所创。这件瓣口盘造型规整,盘口呈花瓣状,体现了清代陶器制作的精湛工艺。宜钧釉层较厚,开片细密,不甚透明,釉料中含钙、磷等成分,根据颜色... 详细

这件宋代青白釉印花小瓶是一件精美的瓷器文物,高7.2厘米,口径2.2厘米,属于宋代青白瓷的代表作品。青白瓷又称影青瓷,是宋代景德镇窑创烧的一种独特瓷器品种,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青中泛白、白中透青,具有如玉般的质感。这件小瓶采用印花装饰工艺,体现了宋代瓷器制作的精湛技艺。青白瓷在宋代盛极一时,其胎质洁白细... 详细

这件明代磁州系人物坐像是一件珍贵的瓷器文物,高19厘米,属于明代磁州窑系的作品。磁州窑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民间瓷窑,以白地黑花装饰著称,其产品具有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这件人物坐像造型生动,体现了明代民间瓷塑的艺术特色。磁州窑人物瓷塑通常采用模印成型后施釉烧制,釉色多为白釉或酱釉,装饰手法简洁明快。这件坐像... 详细

明龙泉双耳三足小炉是一件精美的明代龙泉窑青瓷器,高9厘米,口径7.6厘米,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这件小炉造型古朴典雅,釉色青翠温润,是明代龙泉窑瓷器的典型代表。龙泉窑是中国南方著名的青瓷窑场,窑址位于今浙江龙泉,烧造历史从北宋一直延续到明代,是中国陶瓷史上烧造时间最长的窑系之一。龙泉窑以烧造青瓷而闻名,其... 详细

清花鸟花板是一件精美的清代竹木雕艺术品,长53厘米,宽21厘米,高3厘米,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这件花板以花鸟为主题,展现了清代木雕工艺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魅力。木雕花板是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和家具装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于明清时期的建筑梁柱、门窗、家具等处,既有实用功能,又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清代是中国木雕艺... 详细

清乾隆粉彩百子闹龙舟瓷插屏是清代乾隆时期的精美瓷器,长34.5厘米,宽55.2厘米,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这件瓷插屏以粉彩工艺精心制作,展现了乾隆时期瓷器制作的高超技艺。粉彩是清代彩瓷中的瑰宝,在乾隆时期发展到了顶峰,几乎取代了五彩的地位,成为彩瓷领域的主流。这件瓷插屏的主题是"百子闹龙舟",百子图是中国传统文... 详细

清居廉秋实图轴是清代晚期岭南著名画家居廉的精品之作,尺寸为66×30.5厘米,纸质绘画,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居廉(1828-1904),字士刚,号古泉,别号隔山樵子,广东省番禺县隔山乡人,与其从兄居巢并称"二居",在广东绘画史上享有盛名。居廉擅画花鸟、草虫及人物,尤以写生见长,在继承和发展恽寿平没骨画法基础上,广泛运... 详细

这件唐唐人写经卷是唐代佛教文化繁荣的重要见证。唐代作为中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抄写佛经被视为积累功德、祈福禳灾的极大善举,由此催生了庞大的职业写经生群体。此卷写经体现了唐代写经书法的典型特征:字迹清丽规整,笔画稳健有力,横画平直如砥,竖画挺拔如松,撇捺舒展有度,转折处圆融... 详细

这件唐人写经卷是唐代佛教文化繁荣的重要实物见证。唐代作为中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抄写佛经成为社会各阶层表达虔诚信仰的重要方式。此卷写经尺寸为纵24.6厘米、横33.2厘米,采用纸质材质,体现了唐代写经的典型形制特征。唐代写经活动有着成熟的体系,催生了庞大的职业写经生群体,时称"经手"。官方经生多隶属于门下省、... 详细

这件唐唐人写经卷是唐代佛教文化繁荣的重要见证。唐代作为中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抄写佛经被视为积累功德、祈福禳灾的极大善举,由此催生了庞大的职业写经生群体。此卷写经体现了唐代写经书法的典型特征:字迹清丽规整,笔画稳健有力,横画平直如砥,竖画挺拔如松,撇捺舒展有度,转折处圆融... 详细

六朝人鸣沙石宝藏残经卷是六朝时期佛教写经的重要实物见证,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六朝时期(公元3-6世纪)是中国书法从隶书向楷书演变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的写经作品往往带有明显的隶书遗韵。 这件残经卷采用麻纸书写,虽然手感略显粗糙,但正是这种其貌不扬的纸张,扛住了1700多年的风雨侵蚀。从书法特征来看,六...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