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印刷博物馆,这里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印刷专业博物馆,位于北京市大兴区黄村兴华北路25号。自1996年建成开放以来,这座总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展陈面积约6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博物馆,全面展示着中国印刷术的起源、发明和发展历程,被誉为"文明之母"的印刷术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博物馆设有四个常设展厅:... 详细

欢迎来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这座始建于1959年的宏伟建筑是中国第一个综合类军事博物馆,也是向国庆10周年献礼的首都十大建筑之一。经过2012年至2017年的加固改造,如今展览大楼建筑面积达15.9万平方米,陈列面积近6万平方米,成为展示中国军事历史的重要窗口。 走进军博,您将穿越一条深邃的历史隧道,感受人民军队... 详细

欢迎来到北京鲁迅博物馆,这里承载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深厚历史底蕴。这座国家一级博物馆由原北京鲁迅博物馆和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于2014年合并组建而成,包括鲁迅博物馆馆区和新文化运动纪念馆馆区,是纪念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巨人鲁迅先生的重要场所。 博物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宫门口二条19号,这里保存着鲁迅在... 详细

欢迎来到恭王府博物馆,这座被誉为"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的历史文化瑰宝。这座清代王府始建于乾隆年间,曾先后作为权倾朝野的大学士和珅、嘉庆帝弟弟庆王永璘的宅邸,最终在咸丰元年赐给恭亲王奕䜣,由此得名恭王府。 恭王府占地6万多平方米,是现存清代王府中唯一保留原有建制、未经大规模拆改破坏的王府,也是清代规... 详细

欢迎来到故宫博物院,这座承载着六百年历史沧桑的紫禁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红墙金瓦、琉璃飞檐间,诉说着明清两朝二十四位皇帝的兴衰故事,见证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变迁。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拥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沿着中轴线前行,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依次排列... 详细

欢迎来到中国国家博物馆,这座矗立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文化殿堂,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之一。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的宏伟建筑,与人民大会堂遥相呼应,形成"两轴一区"的独特布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称之美。 走进这座文化宝库,您将踏上一场跨越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之旅。国博拥有140万件珍贵藏品,其中镇... 详细

在南粤大地的中心,矗立着一座展现广东历史文化、艺术与自然风貌的殿堂——广东省博物馆。自1959年10月1日正式开放以来,它已成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每年吸引着超过400万人次的观众,是世界各地观众品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世界文明的重要窗口。 广东省博物馆现有珠江新城馆区和文明... 详细

元青釉开片碗是一件元代瓷器,口径19厘米,高8厘米,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这件碗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其表面自然形成的开片纹路。开片是瓷器釉面的一种特殊现象,主要形成原因是胎体与釉层的膨胀系数不同,在烧制冷却过程中,釉层收缩率大于胎体,从而产生自然开裂。开片原本是烧制过程中的一种缺陷,但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 详细

宋影青印花盘是一件宋代瓷器,高2.6厘米,口径13.5厘米,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这件盘展现了宋代景德镇影青瓷的典型特征和精湛工艺。影青瓷又称青白瓷,是宋代景德镇窑工在五代青瓷和白瓷基础上创新烧制的特色瓷器,因其釉色介于青白之间,白中闪青、青中泛白而得名,被誉为'假玉器'。这件印花盘采用了印花工艺,图案规整,... 详细

南宋影青印花双鱼碗是一件珍贵的宋代瓷器,高5.5厘米,口径18厘米,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这件碗展现了宋代景德镇影青瓷的典型特征和精湛工艺。影青瓷又称青白瓷,是宋代景德镇窑工在五代青瓷和白瓷基础上创新烧制的特色瓷器,因其釉色介于青白之间,白中闪青、青中泛白而得名,被誉为'假玉器'。这件碗采用了印花工艺,碗心... 详细

元青釉莲瓣花纹碗是一件元代瓷器,高6.6厘米,口径16.5厘米,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这件碗以其精美的莲瓣纹饰展现了元代瓷器装饰艺术的特点。莲瓣纹是中国古代陶瓷中最为流行的装饰纹样之一,始于春秋时期,盛于南北朝至宋代,象征着圣洁、吉祥和美好。元代的莲瓣纹相比宋代有所变化,不再作为器物的主体纹饰,而多作为口沿... 详细

此件元龙泉碗为元代瓷器,高7厘米,腹径6.1厘米,口径15.3厘米,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青瓷窑口,元代是龙泉窑发展的鼎盛时期,其产品以精湛的工艺和优美的釉色闻名于世。元代龙泉窑瓷器不仅在国内广泛使用,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对世界陶瓷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件碗造型规整,敞口,斜... 详细

元青釉印花碗是一件元代瓷器,高9.7厘米,口径17.2厘米,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这件碗展现了元代青釉瓷器的典型特征。元代瓷器在继承宋代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整体风格粗犷厚重。从工艺上看,元代瓷器采用分段制胎然后粘合的方法,内壁接痕通常清晰可见。青釉是元代常见的釉色之一,釉面一般较厚,色泛清白,迎光温润透亮... 详细

南宋白釉碗是一件南宋时期的瓷器,高6.7厘米,口径17.5厘米,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这件白釉碗展现了南宋时期白瓷制作的工艺水平。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鼎盛时期,白瓷制作也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宋代南方窑系的瓷胎主要以白色或浅灰白色为主,釉色纯净。虽然南宋白瓷不如北方定窑白瓷那样闻名,但同样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白... 详细

元龙泉印花碗是一件元代瓷器,高8厘米,口径15.5厘米,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这件碗展现了元代龙泉窑的典型工艺特征。元代龙泉窑在继承宋代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器型粗壮高大,胎体厚实,胎色灰白。釉色已不再是宋代的翠绿色,而是转为青中泛黄或灰青色,但仍保持着龙泉青瓷特有的玻璃质感和光泽。元代龙泉窑瓷器装饰工艺... 详细

元龙泉印花碗是一件元代瓷器,高8厘米,口径15.5厘米,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这件碗展现了元代龙泉窑的典型工艺特征。元代龙泉窑在继承宋代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器型粗壮高大,胎体厚实,胎色灰白。釉色已不再是宋代的翠绿色,而是转为青中泛黄或灰青色,但仍保持着龙泉青瓷特有的玻璃质感和光泽。元代龙泉窑瓷器装饰工艺... 详细

南宋影青釉梅瓶是一件南宋时期瓷器,高27.3厘米,口径5厘米,底径10厘米,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这件梅瓶展现了南宋时期景德镇湖田窑影青瓷的精湛工艺。影青瓷又称“映青瓷”,是宋代景德镇烧制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由于它的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带白、白中闪青,加之瓷胎极薄,所刻划的花纹迎光照之内外皆可映见,因... 详细

东晋青黄釉小坛是一件东晋时期瓷器,高4.5厘米,口径3.4厘米,底径2.8厘米,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这件小坛展现了东晋时期青瓷制作的典型特征。东晋时期是青瓷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时无论是产品的数量还是种类都比西晋时期丰富了很多,说明青瓷逐渐向市场更加迈进,呈现普及化的趋势。东晋时期的青瓷产品基本沿袭西晋时期... 详细

清德化窑白釉松鹤花插是一件清代瓷器,高15厘米,口径5.5厘米,底径7.2厘米,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这件花插展现了德化窑白釉工艺的精湛技艺。德化窑位于福建省德化县,是中国古代著名民窑之一,以白瓷制作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白”。德化窑创烧于宋代,盛烧于明清两代,至今窑火未熄,被联合国授予“世界陶瓷之都”称号。德化... 详细

明龙泉暗花小坛是一件明代瓷器,高5.2厘米,口径5厘米,底径4厘米,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这件小坛展现了明代龙泉窑暗花装饰技法的精湛工艺。龙泉窑位于浙江省龙泉市,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青瓷产地,其产品以釉色青翠、温润如玉著称。明代龙泉窑暗花装饰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特色,通常采用刻划或模印技法,在未干的坯体上雕刻出...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