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自然博物馆,代表国家保护、研究、收藏、阐释和展示自然物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自然遗产。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天桥南大街126号,是新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筹建的第一座大型自然历史博物馆。
国家自然博物馆的前身可追溯至1951年4月的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1958年5月现址主体建筑落成,由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题写馆名。1959年1月正式开馆,1962年1月定名为北京自然博物馆,2023年1月更名为国家自然博物馆。
博物馆占地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0,000多平方米。馆藏藏品40余万件,珍稀标本数量在国内自然博物馆居首位,如世界上出现最早的有胎盘哺乳动物中华侏罗兽化石、复原全身羽毛颜色的赫氏近鸟龙化石、唯一保存完整的"黄河象"化石等,还收藏有许多珍贵的国礼标本。
基本陈列以生物进化为主线,设有古爬行动物、古哺乳动物、无脊椎动物、神奇的非洲等常设展览,展示了生物多样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构筑起一个地球上生命演化发展的全景图。其中,古爬行动物展厅展示了总鳍鱼、鱼龙、异齿龙等代表脊椎动物从海洋到陆地的发展历程;古哺乳动物展厅介绍了象鼻、奇蹄类、偶蹄类、肉食性、灵长类和被子植物的进化以及著名的山旺生物群。
博物馆还设有恐龙公园,展示了从三叠纪晚期到白垩纪晚期不同时期的恐龙模型,展厅内还有一个恐龙化石发掘现场。植物世界展览面积超过850平方米,包括"植物进化"、"被子植物的繁荣与适应"和"植物与人类"三个主题。人的起源展区分为"了解自己"和"现代人的起源"两部分,展出了约160个标本。
国家自然博物馆每年还推出不同主题的临时展览和巡回展览,通过丰富的展品和先进的展示技术,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了解自然、探索科学的重要平台。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