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是宁夏地区重要的文化殿堂,馆藏文物5万多件,涵盖岩画、北方草原系青铜器、丝路文物、西夏文物、革命文物、民俗文物等多个类别,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56件(套)。博物馆分为三层,镇馆之宝主要位于二层,包括被誉为三大国宝的石刻胡旋舞墓门、鎏金铜牛和力士志文支座。
"朔色长天——宁夏通史陈列"是博物馆的核心展览,分为文明曙光、西戎春秋、帝都藩屏、丝路重镇、大夏寻踪、塞北江南6个单元,系统呈现了宁夏地区从远古到明清的文明发展脉络。这里展出的文物不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更是宁夏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重要见证。
二层的唐代石刻胡旋舞墓门堪称国宝,1985年出土于宁夏盐池县苏步井乡窨子梁唐墓。两扇青石门扉上各刻一名跳胡旋舞的胡人男子,深目高鼻,宽肩细腰,脚踩小圆毯,手举长巾对舞,四周环绕卷云纹。这件珍贵文物生动展现了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艺术交流的盛景,是目前国内仅存的胡旋舞主题唐代石刻。
三层的民俗展厅则通过丰富多彩的展品,如民族服饰、景泰蓝花插、錾花银杯、鸳鸯碟等,以及传统节日风俗展示,全面呈现了宁夏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特别是"燎干"等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习俗,展现了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宁夏博物馆不仅是文物的收藏展示场所,更是了解宁夏历史文化、感受塞上江南文明魅力的重要窗口。在这里,观众可以穿越数万年时光,聆听这片土地上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文明交响。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