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陇西县博物馆 解说词

甘肃省陇西县博物馆成立于1996年,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隶属于陇西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作为陇西县重要的文化窗口和研学教育基地,博物馆以丰富的馆藏和多元的展陈方式,系统展现陇西地区七千余年的人文历史脉络。馆区占地26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371平方米,设有3116平方米的陈列展厅、500平方米的文物库房及700平方米的文物修复室、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专业空间,形成集文物保护、学术研究、公众教育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 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688件(套),涵盖陶器、铜器、瓷器、石刻等27个门类,其中一级文物4件(套)、二级文物48件(套)、三级文物492件(套)。馆藏特色以陶器和画像砖最具代表性:首阳镇堡子坪遗址出土的深腹尖底单耳红陶罐属仰韶文化早期半坡类型,将陇西文明史追溯至7000年前,为甘肃省现存唯一的同类珍品;宋金元墓葬出土的画像砖则以精美的雕刻技艺和丰富的生活场景,生动还原了古代陇西的市井百态与民俗风情,为研究丝绸之路商贸文化提供了珍贵实物佐证。 常设展览"陇西历史文明展"通过"文明曙光""周秦遗韵""汉唐遗珍""宋元之萃""明清光华"五大单元,构建起完整的区域文明发展谱系。展览创新运用场景复原、三维魔墙、互动游戏等现代展陈技术,使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历史纵深。"丹青铸史—馆藏精品书画展"则汇聚历代书画艺术精华,展现陇西文脉传承。2024年8月举办的"亲亲爱物——武威市博物馆藏文物动物印象展"等临时展览,更通过跨区域文化交流拓展公众视野。 地处陇山之西的陇西县,因渭河穿境而形成的河谷地带孕育了密集的古文化遗址。作为丝绸之路商贸重镇,这里既是史前文明的发祥地,也是连接中原与西北的重要节点。博物馆通过文物展陈与地域文化阐释,生动呈现了渭河流域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社会变迁。每逢节假日,博物馆成为热门文化地标,游客通过触摸历史遗存、参与互动体验,在文物与展陈的对话中,感受中华文明在陇原大地上的璀璨光芒。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