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研究院 解说词

敦煌研究院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莫高窟景区内,是国家级研究机构,肩负着敦煌莫高窟等石窟的保护、研究与弘扬使命。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的管理机构,它以深厚的学术积淀、先进的文物保护技术及广泛的国际合作,被誉为“敦煌学研究的摇篮”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标杆”,成为国内外研究敦煌艺术、探索丝路文明的重要文化中心。 敦煌研究院的前身为1944年成立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历经多次更名与扩建,于1984年正式定名。70余年来,研究院逐步发展为集文物保护、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于一体的综合性机构。其核心职责是守护莫高窟这一人类文明瑰宝——始建于公元366年的莫高窟,现存735个洞窟、4.5万平方米壁画、2415尊彩塑,是全球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宝库。1987年,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研究院通过日常监测、科学修复与环境治理,确保这一珍贵遗产的永续传承。 除莫高窟外,研究院还负责西千佛洞、榆林窟、东千佛洞等敦煌地区石窟的保护研究。这些石窟共同构成完整的敦煌石窟艺术体系,为研究佛教艺术、历史文化和丝绸之路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实物资料。研究院藏品逾10万件(组),包括壁画彩塑临摹品、藏经洞文献复制品及考古资料,成为学术研究与公众教育的重要资源。 研究院的陈列展览以“敦煌莫高窟艺术展”为核心,系统呈现莫高窟的历史沿革、建筑艺术、彩塑与壁画成就,并通过专题展览展示文物保护成果、敦煌学研究进展及丝路文化交流。其特色在于技术创新与文化弘扬的双重贡献:在文物保护领域,研究院建立了涵盖监测、修复、数字化的完整体系,与国际机构合作推动技术革新;在学术研究方面,作为敦煌学研究重镇,出版《敦煌莫高窟内容总录》等权威著作,定期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引领学科发展。同时,研究院通过“数字敦煌”工程、社会教育活动及国际文化交流,让敦煌艺术跨越时空,惠及全球。 秉持“坚守大漠、甘于奉献”的莫高精神,敦煌研究院一代代工作者以专业与热忱守护文化遗产,推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未来,研究院将继续践行“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方针,深化研究、拓展合作,为敦煌石窟的永久保存与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让这一人类文明的璀璨明珠永放光芒。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