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博物馆 解说词

甘肃省博物馆坐落于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津西路3号,是甘肃省规模最大、藏品最丰富的综合性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与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作为丝路文明的重要展示窗口,其以35万件(组)跨越旧石器时代至近现代的文物藏品,构建起中国西部文化研究的立体图谱,被誉为"陇原文化的瑰宝"。 这座始建于1939年的文化殿堂历经多次扩建,现占地7.2万平方米,展厅面积达1.5万平方米。其馆藏体系以甘肃本土出土文物为核心,涵盖古生物化石、彩陶、青铜器、玉器等多元门类,其中1600余件一级文物构成文化记忆的璀璨星河。铜奔马以"天马行空"的绝世造型成为国家旅游标志,驿使图壁画砖见证着古代邮驿制度的智慧,敦煌绢画《报父母恩重经变图》则以唐代艺术巅峰展现佛教文化的东方神韵。大地湾彩陶、马家窑彩陶、齐家玉器等史前文明遗存,更印证了甘肃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的历史地位。 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以"甘肃历史文物"为主线,通过五大篇章勾勒出区域文明发展脉络。原始社会展厅以大地湾遗址出土的彩陶与建筑模型,还原了8000年前先民的生活场景;商周青铜器展区呈现辛店文化独特的几何纹饰,揭示着早期文明的交融特征;秦汉展厅中雷台汉墓的青铜车马阵与简牍文书,印证着河西走廊作为丝路枢纽的战略地位;魏晋壁画砖与敦煌石窟艺术则共同演绎着佛教东传的文化盛景;隋唐至明清的瓷器、丝绸与佛教造像,见证着丝路文明在多元碰撞中的持续繁荣。 除常设展览外,专题展陈体系更深化文化解读维度。"丝绸之路文明展"串联起敦煌文书与嘉峪关城楼的时空对话,"彩陶艺术展"以马家窑文化的旋涡纹演绎原始艺术的抽象之美,"佛教艺术展"通过麦积山石窟造像展现犍陀罗艺术的本土化历程。博物馆还通过数字化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让观众在虚拟场景中触摸历史脉搏。 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博物馆构建了立体化教育矩阵。针对青少年的"小小考古学家"工作坊,通过陶器拼接与拓印体验激活历史感知;"丝路文化探索"项目则引导中学生在壁画临摹与文献研读中理解文明对话。学术研究方面,博物馆持续出版《甘肃文物研究》等专业期刊,与敦煌研究院等机构合作开展文物保护技术攻关,为文化遗产的永续传承提供学术支撑。 这座现代化文化殿堂不仅以文物为载体讲述历史,更以创新方式激活文化生命力。从无障碍导览系统到AR互动装置,从丝路主题文创到国际学术论坛,甘肃省博物馆正以开放姿态构建连接古今、沟通中外的文化桥梁,让沉睡的文物在新时代焕发永恒魅力。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