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固县张骞纪念馆坐落于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城西2.3公里的博望镇饶家营村,是为纪念西汉外交家、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而建的专题性博物馆。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及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这里不仅是张骞故里的重要文化地标,更以丰富的文物藏品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成为丝路文化传承的核心载体。纪念馆占地24亩,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整体采用汉代建筑风格,融合墓园区、纪念展览区与景观休闲区三大功能空间,为参观者营造出庄重典雅的文化氛围。
张骞(公元前164-114年),字子文,西汉成固(今城固)人,以两次出使西域开辟陆上丝绸之路而载入史册。纪念馆通过张骞墓园区的实体展示,生动呈现这位“凿空西域”英雄的历史印记。墓区现存高约8米的覆斗形封土,配以汉代风格的墓表、墓碑及石羊石虎等石刻,其中“汉博望侯张骞墓”碑文与生平事迹铭刻,直观展现了其“凿空西域”的壮举。墓前汉代石刻群雕线条古朴,兼具艺术与历史价值,成为研究汉代丧葬制度的重要实证。
纪念展览区以三大主题展厅为核心,系统阐释张骞与丝路文化的历史脉络。张骞生平事迹展厅通过文献、文物、场景复原等形式,再现其两次出使西域的艰辛历程:首次出使被匈奴囚禁十三年仍不改初心,二次出使联合西域诸国奠定丝路通商基础。丝绸之路文化展厅则以“丝路文明,东西交融”为主线,通过文物、模型与多媒体技术,展现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网络,以及丝绸、茶叶、瓷器与香料、玻璃制品的双向流通。城固历史文化展厅则聚焦本地文明发展,从旧石器时代遗址到秦汉唐宋遗存,勾勒出城固作为古蜀道要冲的文化积淀。
馆藏逾3000件(组)文物中,汉代陶灶、铜灯、五铢钱等生活器物反映汉代社会风貌,张骞出使路线图与丝路文物(如玻璃制品、丝绸残片)则见证东西方文明交融。2014年,张骞墓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遗产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进一步凸显其国际文化价值。纪念馆依托这一优势,开展学术研究与国际交流,定期举办丝路文化研讨会,出版相关学术成果,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
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纪念馆通过“小小张骞”“丝路精神代代传”等主题教育活动,将历史教育与青少年成长结合,以互动体验、主题班会等形式深化丝路精神传承。同时,其学术团队持续深耕张骞历史与丝路文化研究,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历史注解与文化支撑。参观者在此既能触摸张骞墓前的千年石刻,感受其“凿空”精神,亦能通过文物与展陈,领略丝路文明的辉煌与包容,进而理解中华文明开放进取的深层基因。这座承载历史记忆与时代使命的文化殿堂,正以独特魅力续写着丝路精神的新篇章。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