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坐落于贵阳市观山湖区云潭南路与兴筑西路交汇处,总建筑面积达4万余平方米,展陈面积1.6万余平方米。这座以"沉积岩堆砌"为灵感的建筑,通过棱角分明的几何造型与层层叠叠的线条设计,将梵净山"蘑菇石"的奇观与贵州梯田地貌完美融合,其建筑艺术价值于2020年荣获中国建设工程最高荣誉"鲁班奖"。
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地质科学教育基地,博物馆前身为1957年成立的贵州省地质局资料处,历经十年建设于2021年正式对外开放。开馆以来累计接待线下观众270万人次,线上参观突破300万人次,已成为展示贵州地质瑰宝的重要窗口。场馆内设有序厅及四大常设展厅,通过3000余件珍贵展品构建起完整的地质知识体系。
序厅陈列的关岭创孔海百合化石堪称镇馆之宝,102.5平方米的化石标本重达25吨,完整呈现5亿年前寒武纪海洋生态。沿走廊分布的五组化石墙,系统展示贵州古生物群落的演化脉络。"神秘贵州"展厅以"古生物王国"为主题,通过沉积岩层、生命起源、恐龙遗迹等展区,揭示贵州作为"生命摇篮"的地质密码,其中展出的贵州龙化石群再现了中生代海洋生态场景。
"多彩贵州"展厅聚焦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奥秘,通过地质模型与全息投影技术,解析贵州"水乡泽国"向"千峰万壑"的地质变迁。"富饶贵州"展厅陈列着晶簇石英、辰砂矿石等珍贵矿物标本,展现贵州作为矿产资源大省的地质禀赋。"奋进贵州"展厅则通过历史文献与实物展陈,记录贵州地质工作者在资源勘探、国土测绘等领域的奋斗历程。
博物馆创新设置的互动展区运用VR技术、数字沙盘等现代展陈手段,让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理解地质科学。临时展厅持续推出"矿饰奇缘"等专题展览,展出亚历山大变石等稀有宝石,拓展公众对地球物质的认知维度。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场),14岁以下未成年人需成人陪同参观。
这座融合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地质殿堂,不仅呈现了贵州亿万年的地质史诗,更通过系统化的展陈设计,构建起连接地球科学与公众认知的桥梁。在这里,每一块岩石都在诉说时光的故事,每件标本都承载着生命的密码,邀您共同探寻脚下这片土地的永恒奥秘。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