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坐落于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是国家级综合性海洋博物馆和国家一级博物馆,肩负着南海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研究、展示及教育的重要使命。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它以系统性、专业性的方式展现中国南海的主权历史、文化传承与生态价值,是连接历史与现实、科学与人文的海洋文化窗口。
博物馆占地150亩,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以“华冠”造型呼应中华海洋文明的辉煌,融合现代设计与海洋文化元素,成为琼海地标性建筑。馆内功能分区完善,涵盖基本陈列展厅、专题展厅、临时展厅、学术报告厅、教育活动中心及水下考古保护基地,形成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于一体的综合平台。
馆藏文物与标本总数逾十万件(套),涵盖南海历史文物、自然生态标本、水下考古成果及周边国家民族文物。其中,宋代沉船“华光礁1号”出水文物、南海历史文献与地图、珊瑚礁生态系统标本等,构成核心展陈体系。这些藏品不仅记录了中国人民开发南海的千年历程,更印证了南海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枢纽的历史地位,成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实物见证。
展厅布局以主题叙事为主线,形成多维度的观展体验。“南海人文历史陈列”通过文物、文献与多媒体技术,系统梳理南海历史沿革、民俗文化及中外交流史;“南海自然生态陈列”以生物标本、生态模型和互动装置,展现南海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与脆弱的生态系统;“南海水下考古成果展”聚焦沉船遗址与出水文物,揭示中国古代航海技术与海上贸易的辉煌;“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展”则通过贸易路线图、航海工具与贸易商品,再现古代中国与世界的文明对话。
博物馆不仅是学术研究高地,更是公众教育平台。通过举办青少年海洋科普活动、水下考古成果展、海洋文化节等,推动海洋知识普及;依托学术研讨会与国际交流,促进南海文化的全球传播。临时展览与跨界合作项目不断丰富文化供给,使南海历史与生态以生动形式触达公众。
作为南海文化与生态的守护者,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以严谨的学术态度与创新的展陈方式,构建起历史记忆与现实认知的桥梁。在这里,观众既能触摸南海文明的千年脉络,也能感知海洋生态的脆弱与珍贵,从而深化对国家海洋权益的认同,激发守护蓝色家园的责任感。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