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博物馆 解说词

惠州市博物馆坐落于风景如画的西湖丰湖半岛,其历史可追溯至南宋宝祐二年(1254年)的丰湖书院旧址。作为广东省重要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自1982年成立以来,这里始终肩负着守护惠州千年文明的重要使命。馆内清代广东才子宋湘题写的石刻名联"人文古邹鲁,山水小蓬瀛",恰如其分地诠释了这座国家二级博物馆所承载的人文底蕴与自然灵秀。 这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明密码,在博物馆8万余件馆藏文物中徐徐展开。从6500万年前的恐龙蛋化石到6000年前的先民遗迹,从西周青铜甬钟到明清瓷器,跨越时空的文物序列完整勾勒出岭南文明的演进轨迹。其中360余件国家一、二、三级文物尤为珍贵,包括横岭山墓地出土的青铜甬钟、梅花墩窑址的几何印纹陶器、银岗遗址的玉器等考古发现,共同构建起缚娄古国的文明图景。 走进展厅,青铜甬钟的"一钟双音"工艺令人惊叹,这件3000年前的礼器不仅印证了岭南与中原的青铜文明交流,更暗含着解开古国之谜的关键线索。陶器展区的西周陶釜则以生活化的器型,揭示了惠州先民"煮鲜为汤"的饮食智慧,与今日老火汤的渊源遥相呼应。玉器展柜中的西周玉管与水晶玦,以斑斓沁色和晶莹剔透的工艺,诉说着早期社会的等级制度与礼制萌芽。 博物馆的文物叙事不仅停留在静态展示,更通过动态场景复原让历史鲜活起来。春秋龙窑遗址的复原场景重现了3000年前的窑火盛景,唐"昆山片玉"石磨的精妙雕刻工艺,以及明宣德五彩人物大盘的"松鹤延年"寓意,都在诉说着不同时代的艺术追求。清青花冰梅纹将军罐则以饱满器型与精美纹饰,成为清代瓷器艺术的典范之作。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持续推出"古国寻踪"等专题展览,通过百余件先秦时期文物,为公众搭建起探索岭南文明的学术桥梁。常年举办的讲座、工作坊等活动,更让历史研究走出象牙塔,融入当代文化生活。每周二至周日开放的展厅,始终以9:00-17:00的开放时间静候八方来客,用跨越千年的文物对话,讲述着惠州这座千年古城的文明传奇。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