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纪念馆 解说词

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纪念馆位于广州市越秀区越华路小东营5号,这座青砖大屋见证过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壮烈的革命时刻。作为辛亥革命的重要策源地,这里曾是1911年广州"三·二九"起义的总指挥部,革命党人黄兴在此指挥了推翻清王朝统治的关键一役。如今,这座岭南传统民居以静默的姿态,向世人讲述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建筑本身便是一部凝固的史书。原为清代官员住宅"朝议第"的青砖大屋,坐北向南的四进三开间格局完整保留着岭南民居的典型特征。天井、趟栊门、木雕花隔扇等传统元素,与革命历史场景形成时空对话。1911年春,黄兴选择距两广总督署最近的这处民宅作为起义指挥部,4月27日下午5时30分,100多名敢死队员从这里出发,向总督署发起冲锋。虽然起义最终失败,但这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为武昌起义的成功埋下火种。 纪念馆通过《辛亥"三·二九"起义的故事》基本陈列,构建起完整的叙事空间。"走进辛亥"展厅以文物与史料还原历史背景,"碧血黄花"展厅通过场景复原再现起义过程,"浩气长存"展厅则以烈士事迹展现革命精神。黄兴的指挥刀、起义使用的武器、革命党人往来信件等珍贵文物,配合多媒体技术,将百年前的血火岁月具象化呈现。特别设置的沉浸式实景演出《辛亥1911·羊城抉择》,通过演员的现场演绎,让观众直观感受革命者在生死抉择时的坚定信念。 这座承载红色记忆的建筑,其保护历程同样值得关注。1956年,爱国民主人士李章达之子李诵刚将房产献给国家,1958年正式建馆。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不仅是广州首个民盟传统教育基地,更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孙中山先生对黄花岗起义的评价——"其价值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至今仍在展厅中回响。 漫步在青砖灰瓦之间,抚摸着斑驳的木雕窗棂,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从清代官宅到革命指挥部,从文物保护单位到红色教育基地,这座建筑始终在诉说着同一种精神力量。当现代观众在这里触摸历史、感受先烈的牺牲与信念时,革命精神便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提醒着人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繁荣。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