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创建于1927年,前身为河南博物馆,最初馆址设在开封市。1961年,河南博物馆从开封市迁至郑州市。1997年,中原石刻艺术馆与河南博物馆合并,成立河南博物院。1998年5月1日,河南博物院新馆正式对外开放。作为中国成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河南博物院是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2008年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一批国家一级博物馆。近百年来,河南博物院以"发扬固有文化、提倡学术研究、增长民众知识、促进社会文明"为建院宗旨,致力于收藏中原文物,研究中华文明,展示华夏历史文化。
河南博物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8号,院区占地面积126亩(约10余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展陈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群取"九鼎定中原"之寓意,设计风格庄重大气,体现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整个建筑群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包括展厅、文物库房、研究室、报告厅、文物修复中心等多个功能区,为文物保护、研究和展示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河南博物院展览内容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
博物馆展厅分布在四个楼层,每个展厅都有其特色主题和珍贵文物,为观众提供系统而全面的历史文化体验。
河南博物院现有馆藏文物17万余件(套),珍贵文物5万余件(套),尤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及石刻最具特色。馆藏文物多来自于二十世纪初商丘、洛阳、安阳、开封、淅川、三门峡、辉县、新郑等地的考古发掘,其中国家一级文物与国家二级文物5000多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极高,一部分藏品被誉为国之重器。
河南博物院积极开展各类特色文化活动,丰富公众文化生活:
河南博物院作为中原腹地最大的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是领略中原文化、黄河文化、华夏文脉的重要窗口,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也是增进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欢迎各位观众前来参观,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