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博物馆(山东省文物鉴定中心)坐落于济南市历下区经十路11899号,作为新中国成立后首个省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其历史可追溯至1909年创立的山东金石保存所。历经百年发展,现已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肩负着收藏、研究、展示海岱文明、齐鲁文化及儒家文化的重要使命。
博物馆建筑群以"天圆地方"理念为核心,融合传统哲学智慧与现代建筑美学。主体建筑占地210亩,总建筑面积约12.8万平方米,展陈空间达2.5万平方米。造型上部为银白色半圆形穹顶,象征旭日东升;下部方形基座寓意厚德载物,完美诠释了儒道互补的文化精神。新馆自2010年开放以来,15个常设展厅与4个功能厅共同构建起多元化的展示体系,为观众提供沉浸式观展体验。
馆藏文物体系完整,总量达144181件/套,其中珍贵文物48895件/套。陶瓷器、青铜器、甲骨文、简牍、石刻等特色藏品蔚为大观,尤以甲骨文收藏最为突出,5425片馆藏中1000余片为国家一级文物,4片属特级品,收藏量位居全国前列。明代服饰与古籍善本等珍品,更彰显出山东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展览体系以"海岱日新——山东历史文化陈列"为核心,通过三千年文明长卷的立体呈现,展现齐鲁大地从远古到近现代的文化演进。专题展览涵盖殷商甲骨文、古代水军、海洋文明等主题,其中甲骨文展以"自然之象""丰年兆吉"等六大板块,系统解读商代文明。临时展览则引入国际视野,如"拿破仑与法兰西的变革时代"等特展,拓展文化对话空间。
作为区域文化中枢,博物馆创新公共服务模式,开发亚丑钺文创系列等百余种衍生品,通过短视频、手游等数字媒介活化文物资源。同时承担全省文物鉴定、石刻保护等专业职能,开展学术研究与社会教育,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这座承载着千年文明记忆的文化殿堂,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续写着新时代的文化传承篇章。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