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坐落于江西省井冈山市,始建于1959年,总占地面积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作为中国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这座博物馆以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承载着红色文化的厚重底蕴,通过六大主题展区系统呈现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完整脉络。六个展区分别聚焦历史事件、人物事迹、文献资料、艺术作品、实物遗存及专题研究,构建起立体化的革命历史叙事体系。
馆藏近3万件文物中,毛泽东在茅坪八角楼使用的油灯堪称镇馆之宝。这盏由竹制灯座、铁质灯盘和篾制提手组成的简易油灯,见证了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撰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重要著作的历史场景,成为革命智慧与理想主义的具象符号。另一件珍贵文物是毛泽东在永新西乡塘边村调研期间使用过的水桶,这件日常器物生动诠释了革命领袖与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1928年5月至6月,毛泽东坚持为周香姬家挑水、干农活,以实际行动践行"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革命理念。
盐罐子这一普通器物同样承载着特殊历史记忆。1927年南昌起义部队转战井冈山后,物资极度匮乏的困境下,红军战士们用这个盐罐子维系生命,其斑驳的痕迹无声诉说着革命年代的艰苦卓绝。这些文物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形势图》《井冈山会师》等138张历史图片、46件(套)文物共同构成"革命雄师会井冈"主题展的核心内容。该展览通过"主力形成在此间""架起会师桥梁"等四个单元,系统阐释井冈山会师对中国革命道路探索的决定性意义,并荣获2024年度国家文物局主题展览推介项目。
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活教材",博物馆通过场景复原、多媒体互动等现代展陈手段,将革命文物转化为可感知的精神力量。每年吸引数万参观者的不仅是展柜中的历史遗存,更是那些穿越时空的革命精神——从八角楼油灯映照的理论探索,到盐罐子折射的生存智慧,再到水桶体现的群众路线,博物馆以物为媒,构建起连接历史与现实的精神桥梁。在这里,参观者不仅能触摸中国革命的初心原点,更能深刻理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时代启示,使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