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馆坐落于江西省修水县城凤凰山路136号,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专题性革命纪念馆。始建于1977年,占地面积广阔,达10000余平方米,凭借其丰富的馆藏、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卓越的社会教育功能,现已荣膺国家一级博物馆称号。
纪念馆承载着中国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1927年,由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在湘赣边界爆发,修水正是这场伟大起义的主要策源地。在起义前夕,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在此发生——中国工农革命军的第一面军旗在修水设计、制作完成,并率先在这里升起。1927年9月9日清晨,驻守在修水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及其所属一、四团、师直特务连,于县城紫花墩举行了气壮山河的誓师大会,打响了秋收起义的第一枪。这段历史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三个“第一”:诞生了人民军队的第一面军旗、诞生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打响了秋收起义的第一枪。纪念馆的馆标由这段历史的亲历者、军旗设计者之一、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何长工同志题写,更显其深厚的历史底蕴。
馆内收藏极为丰富,现有各类文物及珍贵文献资料近千件(份)。其中,国家一级文物7件、二级文物12件、三级文物58件,涵盖了武器、文件宣传品、书籍、瓷器、陶器、家具、文具、钱币、皮革、铁器等多样化的历史见证物,共计370余件。此外,纪念馆还负责管辖全县范围内的革命旧址100余处,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形成了以纪念馆为核心的革命历史纪念网络。
纪念馆的展览内容详实而生动。核心展陈包括:**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史迹展**、**工农革命军连党代表史迹展**等。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师部旧址的东厢房,这里正是第一面军旗的诞生地。1927年9月初,师部参谋何长工、师部参谋处长陈树华、师部副官杨立三,就是在这间屋子的八仙桌上,经过反复研讨和设计,最终确定了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面军旗的样式。
自建馆以来,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已累计接待海内外观众数百万人次,成为弘扬秋收起义伟大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其重要的教育价值获得了广泛认可,先后被九江市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江西省委和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称号。2004年10月,秋收起义修水策源地更被公众评选为“百姓心中的江西十大红色景点”之一,充分彰显了其在传承红色基因、凝聚民族精神方面的深远影响力。
---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