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位于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是为纪念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安源路矿工人运动而建立的专题性纪念馆。安源被誉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是秋收起义的策源地和主要爆发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一百年前,以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践行党的初心与使命,相继来到安源,深入工人群众,开辟并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工人革命斗争。他们成功发动了震惊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工人斗争,在中国工运史和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纪念馆建筑整体风格庄严肃穆。入口处,浑厚凝重的浮雕墙以恢宏的艺术手法,立体展现了安源革命斗争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步入序厅,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的主雕塑:由两只苍劲有力的大手、一面巨大的红旗和坚硬的岩石构成。环绕四周的红旗造型,既似熊熊燃烧的烈焰,又如同迎风招展的旗帜;破土而出的一双手,一手紧握象征矿工斗争的岩尖,一手高擎代表光明与指引的信号灯,生动寓意着路矿两局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召唤下,以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奋勇前进,最终奔赴井冈山,踏上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革命征程。
馆内收藏极为丰富,拥有珍贵文物2000余件(套),历史档案资料7000余份。基本陈列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自1921年至1930年间,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革命先辈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开展革命斗争的伟大历史。展览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声、光、电等现代化展示手段,生动再现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历史场景。为增强参观体验,馆内还设有仿真工地、模拟爆破、手工劳动体验等互动项目,让观众得以直观感受当年工人运动的艰辛与不易。丰富的图文展板和影像资料,真实记录了历史的瞬间,营造出浓厚的沉浸式观展氛围。
在纪念馆广场一侧,静立着一栋红砖瓦房——“安源工运时期廉政建设陈列馆”。步入其中,篆体书写的“党廉则威”四个大字庄重醒目,令人肃然起敬。此陈列馆展现了中国共产 党自诞生之初就高度重视廉政建设,并将其作为重要原则贯彻于实际行动中,为党的事业行稳致远提供了坚实保障。馆内亦通过具体事例,如1921年毛泽东同志到安源考察时,选择食宿于条件最为简陋的“刘和盛”饭店,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艰苦朴素、廉洁自律的优良作风。
纪念馆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包括“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该旧址位于安源镇牛形山东南坡山脚下的半边街广场,坐北朝南,建筑面积1266平方米,是安源工人运动的重要历史见证。旧址分为前后两栋建筑:前栋为二层砖木结构楼房,最初为“协兴”洋货店,后被俱乐部租用并购入作为办公场所,其内设有纠察团、裁判委员会、会计办公室以及总代表会议室等,刘少奇同志及其夫人何宝珍曾在此居住办公。后栋为一座四层轿顶式楼房,被工人们亲切地称为“讲演厅”。其外形仿照苏联莫斯科大剧院设计,内部空间开阔,讲演台、观众席、通楼层次分明,电灯等设施在当时已属先进,可容纳近千人,外墙采用大面积玻璃装饰,楼内栏杆雕刻精美,反映了当时工人们活动场所的规模与风貌。
(注:“安源路矿”系指萍乡煤矿与株萍铁路的合称,当时两局共有工人一万三千余人。)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不仅是一处纪念场所,更是一个重要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纪念馆依托自身资源,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为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特别是工人运动史的宝贵平台。组织学生前来参观,有助于他们深刻理解工人运动的历史背景、伟大意义与深远影响,从而更好地培育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议游客选择春秋两季前来参观,此时气候温和宜人,客流相对平缓,更能静心感受这段厚重历史的深刻内涵与精神力量。
综上所述,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通过其丰富的馆藏、生动的展陈、互动的体验以及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中国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与辉煌成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廉政教育的生动课堂与重要阵地。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