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庄严矗立于英雄城南昌的八一大道东侧,自1952年建成以来,始终是缅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英勇献身的江西籍革命先烈的重要殿堂。这座融思想启迪、教育传承、艺术感染与公众参与于一体的综合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总占地逾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在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革命精神的伟大事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 步入纪念堂园区,庄严肃穆的前广场上,英姿飒爽的红军战士塑像巍然屹立,令人肃然起敬。纪念堂内部空间规划明晰,设有前厅、序厅及六个主题展厅,展览流线绵延约700米。陈列严格遵循中国革命历史脉络,系统划分为六个部分、十个专题,全景式、史诗般地展现了江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壮丽革命画卷。 前厅设计极具艺术感染力与象征意义。一幅以火焰燃烧为造型的大型浮雕,艺术化地诠释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真理,以写意笔法勾勒出江西人民不屈不挠的英勇群像。浮雕中央,醒目的“约250000”数字造型,直观揭示了这片红土地为革命捐躯的烈士总数,触目惊心,发人深省。此处镌刻着毛泽东同志手迹“死难烈士万岁!”,正厅祭坛上则矗立着朱德同志题写“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表达了党和人民对先烈的无限敬仰与永恒追思。 纪念堂馆藏资源丰厚,是历史研究与教育宣传的宝贵宝库。珍藏有2412名烈士的详细档案、超过4100张珍贵烈士照片以及1428件历经沧桑的革命文物。经严格评定,其中24件为一级革命文物,25件为二级革命文物,212件为三级革命文物。这些无声的证物,以其真实而强大的力量,生动再现了先烈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与彪炳史册的崇高精神。 展览内容详实厚重,重点展示了1600多位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迹,配合展出1400多件革命文物和4101张历史照片。展览脉络清晰,按历史时期依次展开:从中国共产党创立和大革命时期的赵醒侬、袁玉冰等84名烈士及2个英烈集体;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卢德铭、方志敏等1216名烈士及18个英烈集体的奋斗历程;再到抗日战争时期以熊尚林、邹韬奋为代表的179名烈士;继而到解放战争时期王麓水、艾萍等2929位烈士的丰功伟绩;直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赖传珠等7256位烈士为建设新中国作出的卓越贡献。 本次展览的“重中之重”,是对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方志敏烈士的特别呈现。专门开辟独立空间,依据其狱中遗作《我的自白》,精准复原了其被囚禁的牢房场景。观众在此不仅能瞻仰烈士狱中留影,更能目睹其十万字亲笔文稿遗著——《我从事革命斗争略述》。其中那段对党无限忠诚的宣言:“共产党员——这是一个极尊贵的名词……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至今振聋发聩,是党性教育与灵魂洗礼的鲜活教材。 在展示手段上,纪念堂勇于创新,突破传统模式。大量引入多媒体、幻影成像、场景复原、沙盘模型、互动触摸屏等现代化声光电技术,使展览兼具历史厚重感与表现生动性。展线设计兼顾重点突出与宏观叙事,既有文物静态陈列,也有沉浸式场景塑造;既运用传统辅助手段,也融合前沿科技,力求让观众全方位、深层次了解那段峥嵘岁月。 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早已超越单纯的展览功能,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核心阵地。每年举办的清明节公祭、烈士事迹报告会、主题团队日等活动,旨在深切缅怀先烈,激励来者。作为关键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在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深刻理解革命历史、培养家国情怀方面,持续贡献着重要力量。 参观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是一次深刻的历史认知之旅,一场触及灵魂的精神洗礼。这里的每一份档案、每一件文物都是一部浓缩的史书;每一位烈士的故事,都是对生命价值与信仰力量的深刻拷问。通过在此的观摩与学习,人们必将更加深刻领悟先烈的巨大牺牲与无私奉献,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从而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汲取前行力量,坚定理想信念,步履铿锵地走好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新时代长征路。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