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土楼自然博物馆,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永定·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型的自然博物馆,也是唯一一座地宫自然博物馆。由福建橄榄树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兴办,项目总投资数亿元,占地13亩,馆藏展品达四万余件,被评为3A级景区。
博物馆展馆设八大展区,分别是:以生命进化为主题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展区;千姿百态的钟乳石溶洞奇观;精美绝伦的矿物晶体天然奇石展区;绚丽多彩的生物标本展区;古朴典雅的客家民俗文化古街;直观系统的客家土楼建筑技艺展示;趣味盎然的4D油画互动区以及古色古香的根雕艺术长廊。
博物馆的展品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其中有巨型蜥脚类恐龙、特大鱼龙、巨型海百合群体等堪称国宝级古生物化石,五百多种矿物晶体、奇石,三万多只珍稀蝴蝶以及三百多种海洋生物标本,种类齐全。这些展品不仅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也为游客提供了了解自然历史和生物多样性的窗口。
博物馆运用声、光、电、温控等现代先进科技手段,创新展示方式,有别于传统的博物馆,各展区配以生动形象、多彩多姿的主题场景,融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等为一体,奥秘神奇,美不胜收。游客在这里可以通过互动体验,深入了解自然界的奥秘,感受土楼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除了展示自然历史和生物多样性外,博物馆还致力于保护和研究当地生态环境,通过展示土楼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来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馆内设有多个生态教育基地,用于开展各类环保教育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为游客提供了参与环保实践的机会。
博物馆还展示了客家土楼建筑技艺,让游客了解这一独特的建筑文化。客家土楼营造技艺是流传于福建省龙岩市、南靖县、华安县等地的传统生土建筑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建土楼于200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独有的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福建土楼的建造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因战乱、灾荒等原因,中原汉人带着对安居的追求举家南迁,聚族而居,也因此得名"客家人"。客家人将各家单一的小屋建成连屋大楼,将红土、河沙、老墙泥按黄金比例混合,加入红糖、蛋清、糯米浆制成"超级黏土",在大楼外围夯筑高大厚实的土墙,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居住空间。五凤楼、方楼、圆楼、五角楼、半月楼、万字楼等形式各异,多姿多彩,高的可达五层,直径超过百米,容纳数百人聚居其中。
福建省土楼自然博物馆的最佳游玩时间为春季到秋季,这段时间气候适宜,适合户外活动和参观。对于一般游客,建议安排半天至一天的时间进行参观,以充分了解和欣赏土楼的文化魅力,并在结束后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和探索周边环境。但对于喜欢深度游的人来说,可以考虑增加一天的时间,以便更深入地体验当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博物馆距离龙岩市区并不远,可以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或者自驾前往。此外,还可以选择包车服务,方便快捷。无论选择哪种交通方式,都能轻松到达这个集自然历史、生物多样性、土楼文化和生态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开启一段难忘的文化与自然之旅。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