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解说词

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简称"泉州海交馆")创建于1959年,是中国唯一反映航海交通历史的专题性博物馆,2008年5月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博物馆以中世纪东方第一大港"刺桐"(即Zayton,泉州别称)港的历史为轴心,通过丰富独特的海上交往文物,以及与此相关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主题,生动再现了我国古代悠久辉煌的海洋文化。 博物馆的东湖新馆外形酷似大海船,是中国首座以海外交通史为主题的博物馆,馆名由郭沫若题写。博物馆共分为两个场馆,其一是设在泉州开元寺内的古船陈列馆,其二是东湖新馆。 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泉州湾宋代海船",这艘1974年在泉州湾后渚港被发现并发掘出来的南宋海船,沉没了700多年,在国内外引起巨大轰动,被称为"世界考古珍闻"。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大型木船的考古发掘工程,也是我国迄今为止已出土的唯一海外归航的古沉船。这艘13世纪曾活跃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远洋贸易木帆船,船体残长24.2米、宽9.15米,有13个水密隔舱,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的造船水平。古船采用V形船底结构,增加了吃水深度,可在风急浪高的海面上保持稳定;船舷及底部"以全木巨枋,搀叠而成",多层板叠合总厚度达18厘米,坚固异常,足以胜任长时间、长距离、复杂天气情况下的商业航行。 随船出土了数吨香料药物及文物,包括21枚木制象棋子,这在造船、航海考古中是较为罕见的,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了珍贵素材。出土物最多的是香料药物,有4700多斤,包括降真香、檀香、乳香、龙涎香、沉香、槟榔、胡椒等,这些宋元时期我国重要的进口商品,是当时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医药上的热门货物。 博物馆还定期举办各类专题展览,如"吉韵磁彩——吉州窑与磁灶窑宋瓷精品展",展示了江西吉州窑、泉州磁灶窑近200件宋元瓷器的收藏精品,展现了千年前"中国制造"的硬核实力。其中,吉州窑的南宋木叶盏堪称古代瓷器界的"创意天花板",漆黑的釉面中,一片完整的桑叶脉络清晰可见,边缘泛着金褐色的釉光,仿佛把深秋的落叶永久封存进碗里。 博物馆通过丰富的展品和展览,展示了中华民族对人类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贡献,以及在航海及造船技术方面的许多伟大发明,讴歌了中国人民勇于征服海洋的英雄气概。它不仅是对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也是泉州进行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及旅游参观的重要景点。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