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解说词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是大陆唯一一座反映祖国大陆与宝岛台湾历史关系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坐落于泉州市区西北侧。博物馆以展示两岸深厚的历史渊源、文化传承与亲情联系为使命,诠释了血脉相连、不可分割的家国记忆与民族情感。 博物馆的常设展览《闽台缘》主题展览经过全新改版,新增了570多件展品,包括体态雍容的泥塑彩绘郑成功坐像、披头散发的木雕法主公像、仪态华丽庄严的妈祖塑像、铸有"鹿港郊"所属46家商号的清代鹿港郊公置铁钟等珍贵文物。其中,泥塑彩绘郑成功坐像是迄今发现的年代最久、体量最大的清代郑成功像,由博物馆工作人员赴台参访考察时征集而来。展览创新展陈形式,打造出沉浸式体验空间"闽人勇渡黑水沟"、放大版动态化《康熙台湾舆图》等新媒体互动体验项目,让参观者能身临其境地感受"东山陆桥"的形成、出现以及最终淹没于海水之下的过程。 博物馆还定期举办各类专题展览,如"一白独秀 瓷韵同源——闽台陶瓷艺术精品展",聚集了167件闽台陶艺大师的精品陶瓷,既有洁白如雪的德化白瓷,也有展现传统佛像的经典之作,还有色彩斑斓、形式新颖的台湾陶瓷。其中,连德理创作的"玉漱公主"雕像尤为引人注目,她的头发丝根根分明,裙摆飘逸灵动,衣服薄度仅有0.2毫米,展现了中国古典女性之美和德化白瓷之美。此外,博物馆还收藏了走红全网的"神话"作品、"许派"第六代传人许瑞峰的"人生得意须尽欢"、陈明良的"慈善妈祖"以及台湾陶艺家汪日清的"刚正不阿"等精品。 博物馆的"指掌春秋——闽台木偶艺术展"也是一大特色,展出包括提线木偶、掌中木偶、提线木偶头、掌中木偶头、戏服、盔帽等在内的96件/套文物展品,呈现闽台两地木偶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关系。木偶戏作为传播闽南方言、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延续民族文化传承,沟通海峡两岸同胞及东南亚各国侨胞感情,增进民族文化认同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在重大节日期间,博物馆还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迎新"拓"福活动、彩纸折福蛇活动、蛇年挂饰制作活动、《春牛图》折八卦活动等,让民众动手体验闽台春节民俗,共度欢乐时光。通过这些展览和活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不仅珍藏历史,更致力于接续未来,为传承两岸民间技艺、赓续文化基因创造优质平台,增进两岸文化交流和同胞情谊。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