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博物院是中国唯一全面、系统展示华侨华人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由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56年发起倡建。博物院建筑采用富有中华民族风格的重檐式宫殿造型,楼身以洁白的花岗岩砌就,牌楼式大门上镶嵌着廖承志先生题写的匾额,尽显庄重与典雅。
馆藏文物极为丰富,藏品总数近7000件,涵盖历代青铜器、陶瓷器、古钱币、古字画、古代雕刻工艺品、外国陶瓷玻璃器皿等多个品类,以及一批珍贵的侨史文物和鸟类、兽类、鱼类、矿物标本等。其中,有9件陶瓷品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14件字画入选重要名录,还有多件国家一级文物。
博物院收藏了许多与华侨历史相关的珍贵文物,如新加坡怡和轩俱乐部于1999年捐赠的红木螺钿家具,这套家具包括两把官帽躺椅及两张嵌螺钿花卉四脚方几,是陈嘉庚领导南洋爱国华侨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时期使用的,见证了南洋爱国华侨的感人往事和历史功绩。此外,博物院还收藏了与陈嘉庚先生及南侨机工相关的珍贵文物,如南侨机工符修治回国使用的行李箱、南侨机工吴惠民回国穿的皮鞋等。
近年来,博物院不断丰富馆藏,如接收了唐裕先生后人捐赠的43件文物,这些文物历史均超百年,其中最古老的是一对史前时代的猛犸象牙化石,另有一座铜钟的历史也超过了400年。这些文物中有不少"大家伙",如长度超过2米6的长木桌、长度超过2米1的矩形木屏风,以及一幅名为《汹涌澎湃的海》的油画,长度超过3.3米,宽1.8米。
作为展示华侨华人历史的重要窗口,华侨博物院通过丰富的藏品和展览,生动展现了华侨华人在海外的生活、奋斗历程以及他们对祖(籍)国的贡献,是了解华侨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场所。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