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船政文化博物馆 解说词

福州船政文化博物馆,位于风景秀丽的福州马尾造船厂片区,是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重要见证。馆内馆藏品以船政文物为专题,现有馆藏文物900余件,包括3件一级文物:法国米卢斯杜克芒公司1867年产插床、清"福建船政同治十年"车床、"大清光绪廿年"福州船政"通济舰"的舵轮。 博物馆展示了中国船政文化的辉煌历史,福建船政局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制造出众多兵商轮船,组建起中国近代第一支舰队,船政学堂为北洋、南洋、福建、广东水师各级将领的供应基地,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创建与发展。同时,这里也是中国航空业的摇篮,创建了中国第一家正规的飞机制造厂,自行设计制造出中国首批达到当时国际水平的飞机,创办了中国第一所飞潜学校,培养了第一批航空工程人才。 馆内珍藏的1894年船政制造的"通济"舰舵轮是镇馆之宝之一,这件国家一级文物直径109.5厘米,厚5.5厘米,铜铁木合构,舵轮中间刻有"通济舰"、"大清光绪廿年"字样。"通济"舰是船政建造的第三十四号兵船,原名"建靖",于1894年1月14日开工,1895年4月12日下水,由船政学生魏瀚、陈兆翱、郑清濂、杨廉臣、李寿田监造。1937年8月12日,"通济"舰被作为阻塞船自沉于江阴封锁线,1962年5月被打捞拆解。这个舵轮是中国海军自强的实物见证,弥足珍贵。 船政文化园区内还保存着许多重要的历史建筑,如轮机厂(轮机车间),这是一座建于1867年的钢木合构红砖建筑,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近代红砖工业建筑。1870年,轮机厂制造出中国第一台国产船用蒸汽机,并安装在船政建造的第五艘舰船"安澜"号上。轮机厂的楼上是绘事院,这是绘制船身构造、机器图样以及测算、设计的场所。 船政学堂培养了许多杰出人才,其中最著名的是严复,他成绩优异被派去英国留学,回国后把西方先进思想引入中国,翻译了《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句话就出自这儿,对近代中国思想变革影响巨大。 目前,船政文化史迹正以"自强运动工业遗迹:中国传统社会迈入近代化的摇篮"为主题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船政保留下来的包括以轮机厂、绘事院、铁胁厂等为代表的20余处重要的文化遗存,见证了船政在自强运动中的重要历史片段。 福州船政文化博物馆不仅是文物收藏和展示的场所,更是了解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史、海军发展史和航空发展史的重要窗口,通过丰富的文物和故事,展现了船政的发展历程,让观众感受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辉煌。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