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 解说词

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位于风景秀丽的黄山脚下、新安江畔,是安徽省内规模宏大、功能齐全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作为国内唯一全面体现徽州文化主题的专题博物馆,它不仅是安徽省第二大综合性博物馆,更是研究徽学这一国际性显学的重镇。 博物馆占地面积157亩,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6000平方米、非遗展示区域3600平方米。馆舍建筑以"天人合一"为主导思想,是一组以徽州文化为基本内容、徽州地理山水为背景、徽州建筑风格为基调的多功能综合建筑及徽派风景园林。 馆藏文物极为丰富,拥有近10万件珍贵文物,其中一级文物34件套,二级文物139件套,三级文物3913件套。藏品涵盖陶瓷、砚台、徽墨、书画、徽州三雕、青铜器、玉器、杂项、古籍图书、徽州文书等各个门类。 特色藏品包括歙砚、徽墨、新安书画、徽州文献等。其中宋代"文府墨"是中国发现最早的徽墨实物,尤为珍贵;而数量庞大的徽州文书,更是研究徽学不可或缺的核心资料。 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不以历史时间线为主要脉络,而是用徽州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专题作板块划分。根据《徽州人与徽州文化》主题,分为"走进徽州、天下徽商、徽州女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徽州艺术、徽州建筑"五个展厅七大板块。 走进第一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由光点标注的"古徽州府域图",直观地向观众传达了古徽州地区一府六县(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的格局样貌。这里展示了鸡母山恐龙化石出土遗址复原场景、新石器时代石器、西周青铜器、西汉陶器等珍贵文物。 徽州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区域,科举历史可追溯至隋朝,数百年来走出了约2000名进士,涌现出朱熹、程大位、戴震等文化名人。博物馆通过"初登第"和"得意回"浮雕石刻等文物,生动描绘了科举时代的场景,展现了当时人们对读书入仕的渴望与期待。 徽州三雕艺术——砖雕、石雕和木雕在博物馆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些精湛的工艺不仅是艺术品,更是徽州文化的缩影,体现了徽州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博物馆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徽州三雕"保护单位、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文化产业区集旅游、观光、购物、娱乐、休闲为一体,是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的重要文化产业项目。 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不仅是文化的殿堂,更是一次穿越历史的旅程。它让我们在欣赏文物的同时,深入了解徽州独特的地域文明,感受"儒商"典范的徽商经营智慧与精神世界。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