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博物馆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城安宜东路89号,是一座集收藏、研究、陈列、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历史文化类博物馆。博物馆于2001年6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2020年晋升为国家三级博物馆,步入国家级的规范运行轨道。
博物馆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由六个展厅、文物库房、业务工作室、报告厅及辅助用房等设施构成。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采用中国古代传统的古朴厚重的灰色大门,左右立有仿华表式样的柱子,入口门厅处立有四根银色圆柱,于典雅中显出雄伟气势。馆名由著名书法家沈鹏题写,字迹龙飞凤舞,遒劲有力。
宝应博物馆馆藏丰富,拥有文物4000余件,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二百多件。藏品以汉代、宋代出土文物为特色,清代瓷器为大宗,历代拓片1000多件。馆内珍品众多,其中史前象牙化石为世所罕见,被誉为"中国第一牙"。北宋墓群出土的漆器、砚墨被《中国美术全集》收录,一批汉、宋文物珍品在《中国文物报》等报刊上被专文介绍。
在众多藏品中,一组珍贵的钱币藏品尤为引人注目。其中秦"半两"钱币出土于宝应县安宜镇,作为全国首个统一流通的货币,它不仅统一了货币形制,更促进了经济的交流与融合,其圆形方孔的设计蕴含着"天圆地方"的传统宇宙观。此外,馆内还珍藏着一组精美的粉彩轧道瓷器,这些始创于乾隆早期的瓷器完美融合了粉彩的柔美与轧道的精巧,展现了古代工匠的卓越技艺。
宝应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名为"宝地流韵",分为三个部分:宝应历史文化概览陈列室、秦汉隋唐陈列室和宋元明清陈列室。展览通过"江淮宝地、建置纪要、县域史略、古邑人杰、宝地胜迹、千古精粹、珍宝撷英"等单元,全面展示了宝应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展览中的史前宝应人生活场景以及古街古巷、运河码头复原,给观众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作为弘扬中华文明和传承宝应地区丰厚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宝应博物馆不断提升服务功能,先后举办基本陈列、专题特展和临时展览三十多个,为建设文化大县、促进文化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