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科举博物馆 解说词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贡院街,是中国最大的科举专题博物馆。自2017年1月28日正式开馆以来,仅用4年时间便跻身"国家一级博物馆"行列,成为最年轻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之一。博物馆整体沉入地下,上部为一个静静的浅水池,设计独特。当参观者穿过贡院牌坊,与明远楼相对,博物馆如同一面古镜,将明远楼的倒影收入其中。明远楼是江南贡院的核心建筑,始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明远"二字取"慎终追远,明德归厚"之意。楼高三层,底层四面为门,楼上四面开窗,是博物馆内的地标性建筑。 馆内共有五个展区,集展示、研究、教学、交流、旅游等功能于一体,是中国科举文化体验展示中心、科举文物保护中心、科举制度研究中心。博物馆系统反映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与科举文化,馆藏文物主要是文书档案、雕版古籍、书画、家具楹联、陶瓷器、丝织品等。珍贵藏品包括清嘉庆庄瑶折页殿试卷,庄瑶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中举,二十二年中进士,第二甲第二十九名。庄卷书法非常优美,蚕豆大小的小楷,整齐划一,中规中矩。还有清"武魁"匾额,为同治元年(1862年)时任福建巡抚的徐宗干主持壬戌恩科武乡试,为中试的武举人杨文维而立的匾,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清状元赵以炯殿试对策习作卷》,这份习作卷同时承载了两位"传奇状元"的痕迹。赵以炯是贵阳青岩人,1886年高中状元,是有清一代云贵地区诞生的第一个状元。习作卷末盖有另一位状元黄思永的两方印章,黄思永是南京本地诞生的最后一名状元,他的人生经历更为传奇。 博物馆每年举办各类社教活动百余次,成为了南京市坚定文化自信、讲好儒学科举故事的重要平台。从隋大业元年(605)进士科开考算起,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式废除科举考试,科举制度在中国整整存在1300年,博物馆的下行坡道被设计成130米长正是与之呼应,带领观众穿越千年科举历史。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