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解说词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位于风景如画的扬州三湾风景区,是国家一级博物馆,简称"中运博"。自2019年9月27日开工建设以来,经过两年多的精心准备,于2021年6月16日正式对外开放。这座博物馆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直属管理,致力于讲述运河的故事、传播运河文化。 博物馆总用地200亩,总建筑面积达79373.59平方米,主体由博物馆和大运塔两部分组成。馆藏文物超过1万件,涵盖了从春秋时期至当代的丰富历史文物,包括古籍文献、书画、碑刻、陶瓷器、金属器、杂项等各类展品,被誉为中国大运河的“百科全书”。 博物馆设有14个展陈空间,包括两个基本陈列:“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以及九个专题展览。镇馆之宝为长25.7米、高8米的古汴河河道剖面,该藏品从开封截取搬运而来,占据一整面墙,河道剖面上的线条清晰地勾勒出从隋唐至明清的地层,最早的距今已有1400多年。 另一重要展品是高达10米的回洛仓仓窖复原模型,里面陈列着含嘉仓的碳化粟米。隋朝时期,江南和江淮地区的物产经大运河运往洛阳,因此洛阳附近有回洛仓、含嘉仓等“国家粮仓”,一个仓窖可储存50万斤粮食。博物馆还设有长约21米、桅杆高15米的“沙飞船”复制模型,参观者可以登船模拟坐船扬帆远行,感受两岸的繁华盛景。 博物馆通过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展现大运河历史文化,全流域指的是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全时段是指从春秋时期开凿邗沟开始,直到今天运河给人带来的美好生活;全方式是指通过11个常设展览和2个临时展览,反映大运河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方方面面。截至2023年12月,博物馆已接待线下观众超640万人次。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