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位于上海市虹口区长阳路62号,是以摩西会堂旧址为核心建立的专题纪念馆,于2015年8月26日正式成立。纪念馆主体建筑摩西会堂建于1927年,是一栋青砖墙面、红砖斜尖顶的外廊式建筑,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和优秀历史建筑。建筑风格朴素稳重,三层青砖墙面配以水平向带状红砖装饰,门窗上饰有传统式样的拱券,山字形入口具有犹太建筑特色,大门上方是犹太教标志"大卫星"。摩西会堂是上海仅存的两座犹太会堂旧址之一,二战期间成为来沪避难的犹太难民举行宗教活动和聚会的重要场所。纪念馆展览内容丰富,由"逃亡上海""避难生活""患难真情""战后离别""特殊情谊""共享未来"六个部分组成,通过场景再现和现代科技展示手段,以及大量珍贵的史料文物原件,生动诠释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馆内珍藏有许多重要文物,如"贝蒂的婚纱"、"约瑟夫的独轮车"、"奥托的皮箱"、"等待主人的手袋"、"五本护照"和"贝蒂一家的船票"等,每一件展品都诉说着一段跨越国界的温暖故事。其中,"贝蒂的婚纱"由原犹太难民贝蒂·格列宾希科夫于2013年捐赠,采用中西结合的样式,左右重叠的中式门襟寓意夫妻永结同心,面料为法国绸缎,上面绣着马蹄莲图案,并用蕾丝作装饰。纪念馆还设有上海犹太难民名单墙,记录了曾在上海避难的犹太人姓名。纪念馆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场),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成人票20元,学生票10元,老年票15元,身高1.3米以下儿童、残疾人、现役军人等可免票入场。作为记录上海作为"诺亚方舟"接纳近两万名犹太难民历史的重要场所,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不仅展示了这段跨越国界的人道主义救援历史,也传递着"和平、友善、包容"的永恒主题,成为连接中犹两国人民情感的重要纽带。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