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野战军纪念馆 解说词

欢迎来到第四野战军纪念馆,这座社会科学类革命史专题博物馆坐落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总面积达20000平方米。纪念馆所在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北民主联军前线指挥部旧址,也是首批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总参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基地,同时还是黑龙江省暨哈尔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黑龙江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以及哈尔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基地。 纪念馆全馆由南北两个半区构成,南半区为四野主题广场,北半区西部为兵器展区,东部为主馆区。主馆区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包括东、西两个院落,三合院居东,西侧为四合院,均落成于民国初年(1917年)。这些建筑工艺精湛考究,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蕴含着和谐、庄重、吉祥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馆内绿树掩映,曲径通幽,环境庄严肃穆。 历史追溯到1946年12月,时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委的林彪和副政委罗荣桓等在这里成功指挥了著名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和夏季、秋季、冬季攻势,从根本上扭转了东北战局。他们还成功策划了历时50天、歼敌47万人的辽沈战役,为解放全东北,继而夺取全国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直到1948年9月30日,根据作战指挥的需要,林彪率领前线指挥部离开双城,南下辽沈战役前线。 1948年1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1949年3月11日,东北野战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因此,1998年10月1日,在东北民主联军前线指挥部旧址基础上建成开放的纪念馆被命名为第四野战军纪念馆。 纪念馆现馆内存有10余类400多件展品,基本陈列主要定位在六个方面,其中"四野将帅展"图文并茂地展示了这支英雄部队的指挥员风采。第四野战军从解放战争初期的十几万人发展到辽沈战役结束后的百万大军,头戴狗皮帽子的四野官兵入关后成了国民党各路人马的噩梦。他们作战勇猛,敢打敢拼,装备精良,人才济济,诞生了罗荣桓、刘亚楼、韩先楚等革命家、军事家,将星闪耀,堪称摇篮。 正如纪念馆门口的对联所概括:【名播四海,举手千军平北地;威震八方,弯弓一箭定南天】,这精准地概括了这支戎马倥偬,征战全中国的铁血劲旅的光辉足迹: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平定东北匪患;长驱直入,雄兵入关,剑指华北平津;跨过长江,兵进华南,荡平两广地方;万舰齐发,虎狼之师,兵驻海南岛上。四野的光辉历程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支部队的缩影。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