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国紫檀博物馆,坐落于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23号,是一座仿明清建筑风格的宫殿式建筑。自1999年建立以来,这座博物馆作为北京市向建国50周年献礼的重点工程,于同年9月19日正式对外开放。它不仅是中国首家规模最大、集收藏研究、陈列展示紫檀艺术、鉴赏中国传统古典家具的专题类民办博物馆,也是陈丽华女士倾注心血和智慧的结晶。
陈丽华女士出身于满清八旗之一的正黄旗,自幼对紫檀木情有独钟。这种木材以其坚硬细腻的质地和深沉的色泽被誉为"木中之王"。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立家具厂做老家具开始,经过近20年的努力,她收藏和制作了一大批得到故宫认可的紫檀、黄花梨宫廷家具。
博物馆建筑风格独特,整体设计恢宏壮观,处处精巧,被称为"紫檀宫"。其正门使用400多立方米木材,全部是纯木结构,支撑大门的四根柱子高8米,粗0.6米,在北京的仿古建筑中十分罕见。博物馆主体建筑使用磨砖对缝工艺,内部装饰典雅,充满了古色古香的氛围。
馆内陈列着近千件展品,包括紫檀家具、黄花梨家具、乌木家具、金丝楠家具等。其中,明清时期的家具珍品尤为引人注目。博物馆展馆分五层,设有中央大厅、陈列厅、会议厅、贵宾厅、多功能厅及临时展厅等。一层大厅正中央摆放着一件仿故宫乾清宫的宝座,按照1:1比例制作,红木质地,通体贴金。屏风顶端透雕龙纹和云纹,中下部雕刻海水江崖的图案,正中方框内雕刻治国安邦的警言。屏风前方的宝座和书桌充满着皇家气派,龙纹装饰,贴金浑厚,展现了皇家的尊贵与威严。
每层展厅分为东、西两部分:一层以明清时期紫檀家具为主,二层以乌木和黄花梨家具为主,三层以仿古建筑模型和根雕为主,四层中央单独陈列着北京天坛模型。展厅内展示了大量精美的紫檀家具,如屏风、桌椅、床榻等,这些家具制作工艺精湛,雕刻细腻,体现了中国传统家具艺术的精髓。
清式正厅是中国传统家居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经常用来举办重大礼仪活动和接待重要客人。这里按照清代历史风格,摆放着紫檀木制成的家具和陈设,完全符合儒家礼制左右对称和尊卑有序的布置理念。
紫檀明式四出官头帽椅是博物馆的重要展品之一,这对椅子为紫檀木制,搭脑中间凸起,两端向上翘起。背板搭脑和扶手出头,外观酷似古代官员的帽子,体现了明代家具的简洁优雅风格。
2011年9月,博物馆申报的"紫檀雕刻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陈丽华女士通过自己的努力,致力于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紫檀雕刻技艺"传承下去,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展示出去。
博物馆的作品题材广泛,以山水、花卉、鸟兽、博古为主,其图案纹样蕴含着吉祥如意、多子多福、延年益寿等美好寓意。用紫檀来还原那些已经逝去的或即将逝去的古代建筑和传统家具,用雕刻来唤醒人们失去的记忆,是留住一段历史、一种生活方式最好的手段。
博物馆曾先后在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台湾、广州等国家和地区举办"紫檀的奥秘"主题巡展,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古典家具文化。通过这些国际交流活动,博物馆不仅展示了紫檀艺术的独特魅力,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理解。
在北京郊区的一个紫檀加工厂,无论严寒酷暑,轰隆声总响个不停,工人们或磨削、或抛光、或雕刻,将木料雕琢成一件件工艺品。陈丽华女士因为痴迷紫檀木雕刻很多年,已经养成了对木工活计的天然敏感。
紫檀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展示紫檀艺术的场所,更是一个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殿堂。陈丽华女士通过博物馆的平台,积极推动紫檀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年轻一代的工匠和艺术家,为紫檀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紫檀专题博物馆,北京中国紫檀博物馆以其丰富的馆藏、精美的展品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展示中国传统家具艺术和紫檀文化的重要窗口,在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