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纪念馆 解说词

郭沫若纪念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18号,地处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东临什刹海,南望北海公园。这座占地7000多平方米的庭院式两进四合院,原是民国年间达仁堂乐氏家族兴建的私宅,清朝时期曾属于恭王府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曾是蒙古驻华使馆,宋庆龄也曾在此居住。1963年11月,郭沫若先生迁入至此,度过了他生命中最后的15年,这里成为他晚年写作、生活以及与科学文化艺术界沟通往来、接待海外友人的重要场所。四合院建筑典雅古朴,北房正中是郭沫若的客厅,陈设着他接待外国朋友时常坐的沙发和中国著名山水大师傅抱石的巨作,沙发后面陈列着他钟爱的各种奇石。院内绿树参天,满目葱茏,10棵高大的银杏树中有一棵被称为"妈妈树",承载着郭沫若对夫人的深情。1982年,这里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郭沫若故居正式对外开放;1992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4年更名为郭沫若纪念馆。馆内收藏有大量郭沫若先生的著作、手稿、书信等珍贵文物,生动展现了这位20世纪中国文化巨匠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