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博物馆 解说词

欢迎来到中国电信博物馆,这里是了解中国通信发展历程、感受电信科技魅力的重要窗口。坐落于北京海淀区学院路的中国电信博物馆,是国家级通信行业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全面展示中国通信发展历史的窗口和全国电信文物收藏、保管、研究的专门机构。 中国电信博物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3年,当时邮电部成立了中国邮电博物馆筹建处。2001年9月正式更名为中国电信博物馆,并于同年10月30日正式对外开放。2009年5月,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现收藏各类电信文物17000余件,展出面积7000余平方米。 博物馆馆藏珍品丰富,其中1901年上海电报局开始使用的韦斯登重锤式波纹电报机尤为珍贵,这种电报机发报时不再使用电键,发报速度每分钟最高可达300个汉字,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通信技术。清末从美国西方电器公司引进的共电式人工电话交换机座席,原装于颐和园供清廷使用,后移装至济南、唐山、徐州等地,直至1987年在江苏大丰退役,见证了中国电话通信的发展历程。 《电报新书》是博物馆的另一件珍品,这是19世纪70年代法国人威基竭为解决汉字电报传递问题,参照《康熙字典》的部首排列方法,挑选6800多个常用汉字编成的中国最早的一部汉字电码本,于1883年出版,为中文电报通信奠定了基础。真空发报管等早期电子元件展品,则展示了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作为传播电信科技科普知识的文化基地,中国电信博物馆不仅展示了中国通信事业的发展成就,更是进行文化、学术和技术交流活动的重要社会公益性文化场所。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