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农业博物馆,这里是了解中华农业文明发展历程的重要窗口。坐落于北京朝阳区的中国农业博物馆,是在1959年建成的全国农业展览馆基础上于1986年正式建立的,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是农业农村系统唯一一家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首都五十年代十大建筑之一。
中国农业博物馆收藏农耕文物超过14万件,其中一级文物213件,特色藏品包括农业古籍、传统农具、彩陶、票证、农业宣传画、高密年画、土壤标本、农业蜡果等。博物馆设有"中华农业文明陈列"、"中国传统农具陈列"、"中国土壤标本陈列"、"彩韵陶魂——田士利捐赠彩陶展"等基本陈列,以及农业科普馆和二十四节气传统农事园。
走进"中华农业文明陈列"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农耕五祖"雕像——伏羲、神农、黄帝、嫘祖、大禹,这五位传说中对中华农业文明起源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展陈通过1000多件文物展品和场景复原、动画影像等,生动展现了上万年的中国农业发展史。从远古时期的石器农具,到汉代的木犁,再到现代的智慧农机,每一件展品都诉说着农业技术的进步与文明的演进。
室外展园分为古代传统农事园和现代科学农事园两部分,面积约10000余平方米。在这里,您可以亲身体验传统的农耕方式,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农事活动,感受古人顺应天时、精耕细作的农业智慧。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中国农业博物馆不仅是了解农业历史的场所,更是传承农耕文化、弘扬农业精神的重要平台。
全部↓